中国 >陕西 > 延安 >吴起县 > 吴起镇
显示地图
目录
No. 1
  1935年10月19日天未亮,毛泽东同志与陕甘支队一纵队出发,于下午4时进入陕北苏区的大门--吴起镇,这标志着红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从此,吴起镇作为红军长征的终点地址而名扬国内外。毛泽东在吴起镇做了一首题为《昆仑》的《念奴娇》词: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吴旗古时曾是边陲要地,为少数民族角逐之战场,县境内现存的有记载的古城有17座,具有历史意义和观赏价值。境内长城遗址有两道,白于山以北为明长城,县城南为战国时期秦长城。明长城在吴旗境内长13.25公里,位于该县白于山以北的周湾、长城两乡镇。东起靖边县中山涧乡方滩,在驻陀涧入吴旗县境长城乡至宋沟畔跨红柳河经二道坝、双河涧两个行政村,继而西行跨石拐子沟入周湾镇,经王树湾、罗涧于东湾村青杨山跨罗涧河入定边县境。
  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保安县吴起镇
  至此,中共中央、红一方面军主力历时一年的长征结束。经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一年前,红一方面军撤出中央苏区踏上长征路途时,有近10万之众。而到达陕北的陕甘支队,人数不满8000人。
  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毛泽东对红军的战略大转移作了精辟的总结,对它的意义作了高度的评价。他说:“我们长征12个月零2天,共367天,我们完成了伟大的远征,这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呀!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只在我们红军才有这个气魄,才有这个决心!长征是宣言书,向全世界宣传红军是英雄好汉,蒋介石反动派是没有用的。它又是宣传队,向11个省的广大老百姓宣传了共产党、苏维埃和工农红军的解放道路。它又是播种机,在11个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将来一定会开花结果的。
基本概况 Fast Facts
  吴起镇地处吴起县中部,为全县政治、经济、交通、文化中心。东西宽25公里,南北长30公里,总面积383.7平方公里。吴起世代相传为魏国大将吴起(约前400年)在此屯兵驻守而得名。1935年,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成为长征落脚点而名播中外。
历史沿革 History
  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靖边县首置吴起镇。1934年刘志丹率领陕北红军将此辟为苏区,1935年10月19日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央红军进入苏区大门——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结束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毛泽东在此部署和指挥了吴起镇战斗,歼灭了尾追之敌一个骑兵团 ,击溃了3个骑兵团 ,使反动派对中央红军的“围剿”彻底破产,从而巩固了陕北革命根据地。现为吴旗县人民政府驻地。有会师地旧址、革命烈士纪念塔等革命纪念地。后称吴旗镇。
自然资源 Natural Resources
  吴起镇辖18个行政村,105个村民小组,6个居委会,总人口28783人。境内山地资源丰富,有丰富的石料石油和机砖等自然资源。镇内有大型市场4个,功能齐备;电力充足,邮政通信网络健全;饮食、住宿等服务相互配套,是投资、旅游、经商的理想之地。
自然条件 Natural conditions
  该镇有吴起县白菜心之称,川地(含水地)面积大,具有发展农业生产的优越自然条件。吴起镇地处洛河两岸,七条大川(宁赛川、二道川、乱石头川、头道川、三道川、杨青川、颗颗川)之口,最高山岭海拔1663.5米,最低河谷地带海拔1247米。地势均向洛河倾斜,谷宽梁长。全镇耕地面积3.2万亩,其中川台、坝地为1.4万亩(水浇地780亩),有效灌溉面积0.8万亩,为全县粮食、蔬菜生产的主要基地,农产品精深加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特色产业 Featured Industry
  依托地理位置优势,借蔬菜和造林种草,建设秀美山川发展优势,围绕植树种草、舍饲养畜、发展产业、优化结构、促进增收、保持稳定,坚持建设三型农业为主的特色经济不动摇的工作思路,四大基础工程建设初具规模,即城郊型效益工程、林牧增收工程、科技增产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坚持多轮驱动、多轨运行的模式,采取村办、户办、联办的方式,带动镇域经济快速发展。目前共种植冬暖式日光接温塑料大棚菜151棚,小弓棚988棚,基本缓解了县城冬菜外调的矛盾,成为全县菜篮子基地,同时,还栽植优质葡萄、大桃、梨等,大力发展庭院经济。该镇酿造厂生产的荞麦香醋驰名全国,羊肉系列深加工产品已打开市场,深受用户欢迎。
英文解释
  1. :  Wuqi Town
近义词
吴起
包含词
吴起镇路吴起镇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