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官渡之戰爆發
| 事件經過:
建安五年(200)二月,袁紹遣謀士郭圖、大將顔良進軍白馬(今河南滑縣北,時為黃河分流處),圍攻曹操的東郡太守劉延,自己親率大軍進對黎陽(今河南瀎縣東),準備渡河直搗許都(今河南許昌)。由此拉開了官渡之戰的序幕。袁紹、曹操都有平定天下的志嚮,他們又是當時北方勢力最大的二個政治集團,都把對方看作自己的主要敵人和實現自己志嚮的最大障礙,二人决戰勢在必然。袁曹决戰,袁紹處於優勢、曹操處於劣勢,從雙方態勢上看,袁紹是進攻的一方,曹操是防禦的一方。袁氏一門,自袁紹曾祖袁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門生故吏遍於天下”,身邊聚集了不少人才,勢力本來就很大。袁紹取得冀、青、幽、並四州後,占地及實力更是大大增加,尤其冀州(今河北臨西南)“帶甲百萬,𠔌支十年”,嚮被稱為天下重資之地,因此袁紹實力強大,有軍隊數十萬,後方穩固,兵精糧足,根本不把曹操放在眼裏,志在一舉消滅曹操,號令天下。曹操實力比袁紹差得多。所占的大河以南地區,是四戰之地,久經戰亂,殘破不堪,物資遠不如袁紹豐富。曹操的兵力也不及袁紹。袁紹總兵力數十萬,投入前綫的是精兵十萬;曹操的總兵力不過幾萬人,處於第一綫的更少。袁紹的作戰方針是以優勢兵力正面進攻、直搗許都;曹操的方針是扼守要隘、相機行事以逸待勞,後發製人。决戰中,曹操表現了非凡的軍事指揮才能和勇氣,抓住戰機,扭轉和避免不利條件,利用和抓住敵方的弱點,終於在相持了八個月後,以劣勢兵力打敗了強大的敵人。於當年十月贏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