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粵漢鐵路全綫通車

國度: 中國  

朝政: 中國抗日戰爭

事件類型: 經濟

日期: 1936年   九月

地點: 蘇爾特

事件經過:

  9月,粵漢鐵路全綫通車
  
  京漢鐵路是先從北段修築的,最早稱之蘆漢鐵路,即從盧溝橋到漢口。甲午戰爭失敗後,清朝政府從失敗中也認識到修築鐵路的重要性,遂把修鐵路正式宣佈為“力行實政”的重要措施。1896年10月直隸總督王文韶、湖廣總督張之洞奏請設立鐵路總公司,以大官僚買辦、天津關道盛宣懷為督辦大臣。這條鐵路長1200公裏,修築計劃需銀2000多萬兩,原打算收商股700萬兩,撥官款銀 300萬兩,藉官款1000萬兩,藉洋債2000萬兩。清政府首先用撥給的官款修建蘆溝橋至保定一段長131公裏,由津榆鐵路總局負責修建。1898年2 月動工,1899年1月完工通車。漢口是中國的水陸要鎮,把漢口和北京連接起來,是帝國主義早就垂涎的目標,因此各國紛紛起來爭奪。首先是美國、英國,但因“所索權利過多”而告吹,轉同比利時商洽,比利時在後臺法、俄的支持下,簽定了藉款合同,藉款11250萬法郎。合同規定,築路工程由比利時公司派人監造;所需材料,除漢陽鐵工廠可以供應者外,都歸比利時公司承辦,並享受免稅待遇。在藉款期限30年間,一切行車管理權均歸比利時公司掌握。這不僅使中國完全喪失了鐵路主權,還在財政上受到巨大損失,為以後帝國主義者利用債款關係掠奪中國鐵路權開了一個極為惡劣的先例。比利時公司為了加速工程進度,節省費用,偷工減料,結果建築的綫路質量極低。就像黃河大橋這樣的重要工程,也采用低標準設計,保險期限衹有15年,致使後來常常被水衝壞而中斷行車蘆漢鐵路1898年動工,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後,法國侵略軍在1901年又擅自把蘆漢鐵路從蘆溝橋延長到北京前門,從此成為京漢鐵路。京漢鐵路在1906年4月全綫通車,全長1215公裏。京漢鐵路通車以後,營業發達,餘利很多,在義和團運動的影響和全國人民紛紛要求收回鐵路主權的壓力下,清政府幾經周折,終於在1909年1月,撥官款500萬兩白銀和藉英國匯豐、法國匯理兩銀行款5萬英鎊,還清了京漢鐵路藉款,把鐵路贖回。
  清政府在决定修建北段的時候,便打算修建南段的粵漢鐵路,美國合興公司取得了這條鐵路的貸款承築權。可是由於美西(西班牙)戰爭爆發,以及該公司內部發生糾紛,到1903年10月,5年時間僅修成廣州的石圍壙到三水的支綫49公裏。後來由於華美國合興公司違反合同規定,中國政府贖回這條鐵路。粵漢鐵路贖回後用三種不同的方法分由三省辦理:粵段商辦;湘段官督商辦;鄂段官辦。在這期間,因清政府的 “鐵路國有”,引起湖北、湖南、廣東、四川省的保路運動,使粵漢鐵路時建時停。廣州至韶關段,全長224公裏,1915年6月修通;武昌至長沙段,是用 1911年成立的英、德、法、美四國銀行中英國貸款的一部分,並聘用英國總工程師修築的。1912年8月開工,1918年9月完工通車,長365公裏。中間的株洲韶關一段長456公裏,因政局混亂,竟擱置了10多年沒有修通。國民黨政府成立後,又利用英國退還的庚子賠款,修築了這段鐵路。從1930年開工,1936年6月完成。粵漢鐵路的修建,自1898年4月與美國訂立合同至1936年6月,經過了38年的時間,由武昌(徐傢棚)到廣州黃沙(今廣州南站),1096公裏,纔正式通車。抗日戰爭期間,京漢、粵漢鐵路幾乎全部淪陷,直到1949年全國解放後,纔回到人民的手中。
   苏尔特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