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平丘之盟
| 事件經過:
魯昭公十三年(前五二九),晉的虒祁之宮落成,諸侯朝見晉君返歸之後,不滿意晉的奢侈,紛紛有叛離之心,叔嚮建議嚮諸侯顯示晉國威力,於是晉召集諸侯會見。此年七月二十九日,晉在邾國南部檢閱軍隊,裝載甲士的戰車有四千輛,叔嚮之弟羊舌鮒擔任代理司馬。此年秋,晉昭公召集齊、魯、宋、鄭、曹、莒、邾、滕、薛、杞、小邾等國諸侯以及周卿士劉獻公在平丘(今河南封丘縣東)相會。晉人打算在會上重溫過去的盟約,齊人不同意。晉昭公派叔嚮告訴劉獻公說齊人不肯結盟,怎麽辦?劉獻公認為結盟是用來表示信用的。君主如果有信用,諸侯又沒有三心二意,就不必擔心。用文辭嚮他報告,用武力對他監督,即使齊國不同意,君主也會得到很多利益。天子的卿士請求率領天子的軍隊前行開路,遲早聽憑君主安排。叔嚮告訴齊國說,諸侯請求結盟,已經在這裏了。現在您不以結盟為利,寡君以此作為請求。齊人表示諸侯討伐三心二意的國傢,這纔需要重溫舊盟。如果都能出力效勞,哪裏需要重溫舊盟?叔嚮說,明王的制度讓諸侯每年聘問,以記住自己的職責;每隔兩年朝覲一次,以演習禮儀,結盟以顯示信義。從古以來,也許並沒有缺失。存亡之道,常常由這裏發生。晉國按照禮儀而主持結盟,惟恐不能辦好,謹奉結盟的犧牲而展布於君主之前,以求得事情的完整結束。君主說我一定要廢除它,用不着結盟。請君主考慮一下,寡君從到命令了。齊國人害怕,便回答說,小國說了話,大國加以裁奪。豈敢不聽從?已經聽到命令,我們會恭恭敬敬地前去,時間遲早聽憑君主的决定。叔嚮說,諸侯對晉有所嫌隙,所以不能不嚮他們顯示威力。此年八月四日,晉檢閱軍隊,建立旌旗而不加飄帶,次日又加上飄帶,示將用兵,諸侯感到害怕。八月六日,諸侯朝晉完畢,七日,在平丘盟誓,齊表示與諸侯一樣表示順服晉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