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曹植卒

國度: 中國  

朝政: 曹魏

國君紀年: 魏明帝太和六年

事件類型: 熱門

日期: 232年   十一月28日

地點: 中國

事件經過:

  魏太和六年(232)十一月二十八日(庚寅),陳王曹植卒,年四十一歲。曹(192—232),字子建,譙(今安徽亳縣)人。曹操第四子,魏文帝曹丕同母弟。植少有文才,十餘歲能誦讀詩論及辭賦數十萬言。下筆成章,應聲而對。性簡易,不治威儀,輿馬服飾不尚華麗,深受曹操寵愛,以為諸子中最可定大事者,每欲立之為太子。然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勵,飲酒不節”,而曹丕“禦之有術,矯情自飾,宮人左右並為之說”,曹操遂立丕為太子,並殺植之羽翼楊修等。漢建安二十四年(219),曹仁被關羽所圍,操以植為南中郎將,行徵虜將軍,欲救曹仁。召之有所敕戒,植酒醉不能受命,於是悔而罷之。曹丕即王位,誅植黨羽丁儀、丁翼。遣植等諸侯就國。丕稱帝後,曹植一再被貶爵徙封,備受迫害,明帝曹睿即位,曹植多次上疏求自試,希翼一用,終因受猜忌而不能得。名雖藩王,無異囚徒,終日“汲汲無歡”,“常自憤怨”,憂鬱而死。卒後謚思,故史稱陳思王。曹植是建安文學中最負盛名的作傢,以詩歌成就最高。現存詩八十餘首,散文、辭賦四十多篇。曹植的詩作品以漢建安二十五年(220)曹操之死為界,分前後兩期。前期詩作多數是吐露自己的志趣與抱負之作,嚮往建功立業。如《白馬篇》。後期詩作內容更為豐富,感情更為深沉,藝術上也更為成熟,如《野田黃雀行》、《泰山梁甫吟》、《七哀詩》、《雜詩六首》、《贈白馬王彪》等都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對五言詩的發展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曹植的散文和辭賦也不乏佳作,如《與楊德祖書》、《與吳季重書》、《求自試表》、《求通親親表》和《洛神賦》等。曹植詩文原有集三十捲,已散失,今有輯本。
   中国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