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湘東王蕭繹稱帝於江陵
| 事件經過:
蕭繹(五0八至五五四),字世誠,梁武帝蕭衍第七子。初封湘東郡王,後任侍中、丹陽尹。普通七年(五二六)出任荊州刺史,都督荊、湘、郢、益、寧、南梁六州諸軍事,控製長江中上遊。太清二年(五四八),侯景叛梁圍建康,梁援軍自四方至者達二三十萬人,而握有實力雄厚的荊州軍的蕭繹,僅派其子蕭方等率步騎萬人往救,後迫於輿論壓力,又派大將王僧辯率舟師萬人增援。臺城陷落後,六兄蕭綸在郢州(今湖北武昌)被推為中流盟主——都督中外諸軍事,將討侯景。繹卻派王僧辯率水軍萬人進逼郢州,綸軍潰散,綸逃至漢東,後被西魏擒殺。自大寶二年(五五一),荊州軍在王僧辯、陳霸先率領下屢勝侯景。三年,收復建康,平定侯景之亂。然而,入城後荊州軍不但將蕭棟兄弟三人沉水溺死,且縱兵蹂掠,浩劫建康。十一月,蕭繹於江陵稱帝,改元承聖,是為世祖元皇帝。此時,江北諸郡,多被東魏侵占,梁、益二州已並入西魏,雍州一鎮也淪為西魏附庸,江陵政權詔令所行,千裏而已,民戶不滿三萬。承聖二年,元帝先平定據有長沙的湘州長史陸納,後又邀西魏出兵攻蜀,斬殺舉兵東下的梁武帝第八子蕭紀於巫峽口。繹稱帝後,朝中以王褒、周弘正為首的世傢大族主張還都建康,否則與列國諸王無異;而以宗懍、黃羅漢為首的荊州係統軍將卻主張定都江陵,繹終以建康破壞嚴重,且荊州軍於收復建康時大肆焚掠而失去楊、越一帶民心,遂决定定都江陵。三年九月,已經取得梁、益,進而覬覦江漢地區的西魏宇文泰命於謹、宇文護率步騎五萬南侵,又得襄陽蕭詧助戰,十一月江陵城陷,繹被執處死。西魏將城中百姓十餘萬口驅歸關中,以蕭詧為梁王,使守江陵空城。次年,繹子方智在建康稱帝,追尊繹為元皇帝。蕭繹盲一目,少聰穎,好文學,善五言詩,博覽群書,能通佛典。但性矯飾,多猜忌。藏書十四萬卷,於江陵城破時自行燒毀。生平著述甚富,凡二十種、四百餘捲。著述中最重要者,乃《金樓子》,全書十五篇,《隋書·經籍志》著錄為十捲,至明代漸散佚。清四庫館臣從《永樂大典》中輯得六捲,後收入《知不足齋叢書》中。其中,《立言篇》提出文學作品需要具備文采、音律、感情等諸要素,突破文筆說僅僅拘於有韻無韻的局限,在文學理論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其作品屬典型的齊梁綺麗風格。今有明人張溥輯本《梁元帝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傢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