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湘东王萧绎称帝于江陵
| 事件经过:
萧绎(五0八至五五四),字世诚,梁武帝萧衍第七子。初封湘东郡王,后任侍中、丹阳尹。普通七年(五二六)出任荆州刺史,都督荆、湘、郢、益、宁、南梁六州诸军事,控制长江中上游。太清二年(五四八),侯景叛梁围建康,梁援军自四方至者达二三十万人,而握有实力雄厚的荆州军的萧绎,仅派其子萧方等率步骑万人往救,后迫于舆论压力,又派大将王僧辩率舟师万人增援。台城陷落后,六兄萧纶在郢州(今湖北武昌)被推为中流盟主——都督中外诸军事,将讨侯景。绎却派王僧辩率水军万人进逼郢州,纶军溃散,纶逃至汉东,后被西魏擒杀。自大宝二年(五五一),荆州军在王僧辩、陈霸先率领下屡胜侯景。三年,收复建康,平定侯景之乱。然而,入城后荆州军不但将萧栋兄弟三人沉水溺死,且纵兵蹂掠,浩劫建康。十一月,萧绎于江陵称帝,改元承圣,是为世祖元皇帝。此时,江北诸郡,多被东魏侵占,梁、益二州已并入西魏,雍州一镇也沦为西魏附庸,江陵政权诏令所行,千里而已,民户不满三万。承圣二年,元帝先平定据有长沙的湘州长史陆纳,后又邀西魏出兵攻蜀,斩杀举兵东下的梁武帝第八子萧纪于巫峡口。绎称帝后,朝中以王褒、周弘正为首的世家大族主张还都建康,否则与列国诸王无异;而以宗懔、黄罗汉为首的荆州系统军将却主张定都江陵,绎终以建康破坏严重,且荆州军于收复建康时大肆焚掠而失去杨、越一带民心,遂决定定都江陵。三年九月,已经取得梁、益,进而觊觎江汉地区的西魏宇文泰命于谨、宇文护率步骑五万南侵,又得襄阳萧詧助战,十一月江陵城陷,绎被执处死。西魏将城中百姓十余万口驱归关中,以萧詧为梁王,使守江陵空城。次年,绎子方智在建康称帝,追尊绎为元皇帝。萧绎盲一目,少聪颖,好文学,善五言诗,博览群书,能通佛典。但性矫饰,多猜忌。藏书十四万卷,于江陵城破时自行烧毁。生平著述甚富,凡二十种、四百余卷。著述中最重要者,乃《金楼子》,全书十五篇,《隋书·经籍志》著录为十卷,至明代渐散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得六卷,后收入《知不足斋丛书》中。其中,《立言篇》提出文学作品需要具备文采、音律、感情等诸要素,突破文笔说仅仅拘于有韵无韵的局限,在文学理论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其作品属典型的齐梁绮丽风格。今有明人张溥辑本《梁元帝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