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畫傢孫位、張南本入蜀
| 事件經過:
廣明元年(八八0)十二月,畫傢孫位、張南本隨唐僖宗入蜀。孫位,生卒年不詳。又名遇,號會稽山人。會稽(今浙江紹興)人。擅畫人物、鬆石、墨竹和佛道,尤以畫水著名,與善畫火的張南本並稱於世。曾在蜀中應天、昭覺、福海等寺院作壁畫,筆勢飛動,氣象雄壯。喜與方外人往還,豪貴相請,禮有少慢,縱贈千金,難留一筆。畫跡有《說法太上像》、《馬融像》、《四皓弈棋圖》等二十七捲,著錄於《宣和畫譜》。傳世作品有《竹林七賢圖》殘捲,(一名《高逸圖》),捲前有宋徽宗趙佶題字,現藏上海博物館。張南本,生卒年不詳。初與孫位並學畫水,皆得其法,後以為同能不如獨勝,遂專意畫火。論者謂“孫位畫水,南本畫火,代無及者”。與孫位並稱於世。光啓元年(885)西川節度使陳敬瑄於寶歷寺置水陸院,請南本畫《天神地衹》、《三官五帝》、《雷公電母》、《嶽瀆神仙》及蜀中諸廟一百二十餘,千怪萬異,轟動一時。至五代孟蜀時,被人摹拓竊換而去,多散落於荊湖間。畫跡尚有《金𠔌園圖》、《勘書圖》、《詩會圖》等,錄著於《益州名畫錄》;《觀音圖》、《文殊部從圖》等錄著於《宣和畫譜》。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