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戲之盟
| 事件經過:
魯襄公八年(前五六五年),鄭國由子駟作主而叛晉服楚。次年十月,晉會合諸侯國軍隊攻鄭。十月十一日,魯季武子、齊崔杼、宋皇鄖跟隨晉荀缶進攻梁門。滕人、薛人跟隨欒黛、士魴進攻北門。杞人等跟隨趙武、魏絳砍掉路進的粟樹。十月十五日,諸侯國軍隊駐紮在汜水邊上。晉悼公命令諸侯國軍隊修理作戰用具,備好幹糧,送回老小,讓有病的人暫住在虎牢(今河南滎陽縣境),寬赦有過錯的人,然後包圍鄭國。鄭人害怕,派人求和。荀偃認為要完成對鄭的包圍,以待救援的楚軍來到後一决雌雄。否則就沒有真正的媾和。積壓缶建議答應和鄭結盟,然後退兵,以此引誘楚人攻鄭,使楚人疲勞。可以把四軍分為三部分,加上諸侯的精銳部隊,以迎擊前來的部隊。這對晉國來說並不睏乏,而楚國就會受不了。這樣做,比决戰好。使戰士暴露白骨以快一定之意,不能用這樣的方法和敵人爭勝。君子用智,小人用力,這是先王的訓示。諸侯們也都為打仗,於是晉允許鄭國媾和。十一月十日,鄭與諸侯同盟於戲(今河南登封縣境)。準備結盟時,鄭國公子騑、公子發、公子嘉、公孫輒、公孫蠆、公孫捨之及其大夫、嫡子都跟隨着鄭簡公。晉國士莊子製定的盟書中說,從今天盟誓以後,鄭國如果對晉國不唯命是聽,或者有別的想法,那就像這份盟書所記載的一樣!公子騑聽士莊子讀到這裏,就快步走進說,上天降禍鄭國,讓我國夾於兩大國之間。大國不僅不賜我們以友好,反而發動戰亂來挾我們結盟,讓我們的鬼神得不到祭祀,百姓不能享受土地的出産,男男女女都辛苦瘦弱,沒有地方可以訴說。從今天盟誓以後,鄭國如果不服從,反而敢有別的想法,也像盟書記載的一樣。晉荀偃要求修改公子騑的盟辭。公孫捨之說,已經把盟辭報告給神靈了。如果可以修改,大國也可以背叛。知缶對荀偃說,我們實在不合乎道德,反而企圖用盟約來要挾別人,這難道合乎禮儀嗎?不合禮儀,用什麽主持盟會?不如姑且退兵、修養德行、休整軍隊以後再前來,最終必然得到鄭的擁戴,何必一定要在今天?於是晉和鄭結盟之後,撤軍返歸。由於在戲之盟中,晉國沒有能夠滿足自己的願望,所以,此年十二月五日,晉又率領諸侯國軍隊伐鄭,攻打鄭都東、西、北三面城門有五天之久。十二月二十日在陰坂(今河南新鄭縣西)渡過,駐紮在陰口,然後回去。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