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諸道兵討田承嗣無功,朝廷赦其罪
| 事件經過:
初,李正己遣使至魏州,田承嗣囚禁之,其後,諸道兵討承嗣,承嗣懼,遂禮而遣之,並盡籍境內戶口、甲兵、𠔌帛之數以與正己,且說:“我今年已八十六歲(實為七十五,言老以欺正已),是快死的人了。諸子不肖,侄子田悅也軟弱無能,凡是現在我所有的,都是為你而守,怎願與你交戰呢?”並請使者立於庭,南嚮拜而授書;又圖正己之像,焚香禮之。正己大喜,遂按兵不動。於是河南諸道兵皆不敢進。承嗣既無南面之虞,遂得專門對付北方諸道兵。時以李寶臣之功為大,代宗特遣中使馬承倩奉詔勞慰之。承倩將還,寶臣至其館捨,贈縑百匹,承倩嫌少,大聲詬駡,扔出道中,寶臣以為恥。部將兵馬使王武俊對寶臣說:“您討田承嗣立了大功,中使馬承倩還這樣對待你,一旦寇平之後,召歸朝廷,不過一匹夫而已。不如現在釋承嗣以為後援。”於是寶臣也有玩寇之志。承嗣知道範陽是寶臣故鄉,寶臣常想據之,就派人刻石作讖說:“二帝同功勢萬全,將田為侶入幽燕。”然後密令人埋之於寶臣境內,並使望氣者說此地有王氣,寶臣掘而得此刻石。承嗣又派人對寶臣說:“你與朱滔共取滄州,如果攻取,則滄州歸國有,非你所有。如果你肯捨承嗣之罪,我就以滄州歸你,並願與你一起攻範陽。你帥精騎前驅,我帥步兵後繼,一定能夠攻取。”寶臣聽後大喜,覺得事合符讖,於是就與承嗣通謀,密圖範陽,承嗣也派兵陣於境上。寶臣有圖範陽之意,就對朱滔使者說:“聽說朱公像貌如神,希望能得畫像觀之。”滔給之。寶臣遂置滔像於射堂,與諸將共觀之,說:“真是神人!”時朱滔帥軍駐瓦橋(今河北雄縣),寶臣挑選精騎兩千,晝夜兼程馳三百裏襲之,並指明主要攻殺像貌如射堂畫像的人。當時兩軍和睦,朱滔沒有料到會有此變,狼狽出戰大敗,最後易服化裝逃脫。寶臣想要乘勝攻取範陽,朱滔巳派雄武軍使劉怦留守。寶臣知範陽有備,遂不敢進。承嗣聽說寶臣與朱滔已交戰,即帥軍南還,並派使者對寶臣說:“南邊軍情緊張,沒有時間再跟從你了,石上讖文是我故意搞的。”寶臣聽後,慚怒而退。寶臣既與朱滔交戰,遂以張孝忠為易州刺史,使帥精兵七千以備之。大歷十年(七七五)十一月七日,田承嗣部將吳希光以瀛州(今河北河間)降於官軍。十二月,元載、王縉上奏說魏州????貴,請禁????入其境以睏承嗣。代宗不許,說:“田承嗣負我,但百姓並沒有罪。”承嗣請求入朝,李正己也多次為之上表,乞許其改過自新。大歷十一年正月三日,代宗遣諫議大夫杜亞至魏州宣慰。二月二十二日,田承嗣又遣使上表請入朝。於是代宗下詔赦其罪,復其官爵,聽其與傢屬入朝,所部將士曾拒朝命者,皆不問罪。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