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史思明復叛
| 事件經過:
當初史思明以列將事平盧軍使烏知義,知義善待思明。知義子承恩為信都(今河北冀縣)太守,以郡降於思明,思明因舊恩而保全之。及安慶緒敗後,承恩遂勸思明降唐。李光弼知思明降唐乃權宜之計,終當叛亂,又知承恩乃思明親信,因命承恩設謀除之。光弼又奏肅宗以承恩為範陽節度副使,賜阿史那承慶鐵券,令二人共謀思明,肅宗從之。承恩領命後,即以私財召募部麯,又多次衣婦人服至諸將營中勸誘之,諸將以告思明,思明心疑之,但未明察。適承恩入京師,肅宗使內侍李思敬與承恩返至範陽宣慰。承恩宣詔旨後,思明即留承恩於府中,帷其床,密伏二人於床下。承恩少子在範陽,思明使其探望父親。半夜,承恩密告其子說:“我受朝廷之命除掉逆賊史思明,然後讓我做節度使。”這時床下所伏兩人大呼而出。思明遂執承恩,搜其裝囊,看見鐵券及李光弼牒文,牒文說:“如果承慶能夠成功,則付給鐵券,否則不可給。”又搜得數百紙簿書,都是跟隨思明反叛的將士名單,思明責承恩說:“我有什麽地方對不住你,而你負我!”承恩謝罪說:“實在是死罪,但這些都是出自李光弼之謀。”於是思明召集部下將士和吏民,嚮西大哭說:“臣以十三萬軍隊降於朝廷,哪一點負於陛下,而想要殺臣!”然後榜殺承恩父子,被株連而死者二百餘人。承恩弟承玼逃太原。思明囚思敬,表上其狀。肅宗又遣中使慰諭思明說:這些都是烏承恩私下幹的,與朝廷和光弼無關。時三司處置陷叛百官的罪狀至範陽,思明又藉此激怒其部將,說:“陳希烈等人都是朝廷大臣,太上皇棄之而去,現在竟不免於死,何況我們曾與安祿山造反的人!”諸將請思明上表朝廷殺光弼,思明即命判官耿仁智與其僚屬張不矜草表說:“如果陛下不為臣誅光弼,臣當親自帥兵去太原誅之。”不矜草表成後以示思明,及將函封,仁智刪去這些詞。寫表者以告思明,思明即命執二人斬之。仁智因久事思明,思明愛憐,想免其死,召入說:“你跟隨我快三十年,今天不是我負於你。”仁智大聲說:“人總有一死,今天得盡忠義之心,死也不惜。如果再跟隨你反叛,不過是苟延歲月,不如速死為好!”思明聽後大怒,亂捶之,腦流於地。烏承玼逃至太原,李光弼上表封為昌化郡王,充石嶺軍(今山西忻縣)使。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