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唐朝廷初步處置降敵官員
| 事件經過:
唐軍收復東京後,廣平王俶入城,百官受叛軍官者陳希烈等三百餘人,皆素服悲泣請罪。廣平王按肅宗旨釋之,不久又命押赴西京長安。至德二年(七五七)十月二十五日,崔器令這些人至朝堂請罪,然後收係於大理、京兆獄中。其府縣所由(指有職務者)、祗承(指供役使者)人等受叛軍驅使追捕者,也皆收係獄中。起初,汲郡(今河南汲縣)人甄濟,操行高尚,隱居於青岩山,安祿山以其為采訪使,並奏為掌書記。濟察知祿山有反叛之心,遂詐稱中風,被擡歸傢。安祿山反後,使蔡希德領行刑者二人,封刀召濟,濟伸首待刀。希德遂返回以濟實有病而告祿山。後來安慶緒也派人強行擡濟至東京一個多月。廣平王俶帥軍收復東京,濟遂起身至軍門拜謁。俶遣濟至京師,肅宗命濟住在三司館捨,令受叛軍官爵者列拜以愧其心,於是以濟為秘書郎。國子司業蘇源明假裝有病不受安祿山所封官爵,肅宗擢為考功郎中、知製誥。十月二十八日,肅宗御驾臨丹鳳門,下製說:士庶受叛軍官祿、為叛軍所用者,令三司條件後上奏。因戰被俘者,或所居鄰近叛軍而與之往來者,皆聽任自首除罪。其傢中子女被叛軍所污辱者,不問罪。至德二年(七五七)十二月八日,以禮部尚書李峴、兵部侍郎呂湮為詳理使,與御史大夫崔器共同審理陳希烈等降叛軍之罪。峴又以殿中侍御史李棲筠為詳理判官,棲筠寬容平恕,所以人們皆怨恨呂湮、崔器之嚴刻,而李峴則獨得美譽。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