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房琯收京,敗於陳濤鈄

國度: 中國  

朝政: 唐代

國君紀年: 唐玄宗李隆基天寶十五年

事件類型: 熱門

日期: 756年   十月20日

地點: 中國

事件經過:

  房琯喜賓客,好談論,多引拔知名之士,而為人輕鄙庸俗,人多怨恨之。北海太守賀蘭進明至行在,肅宗命琯以進明為南海太守,兼御史大夫,充嶺南節度使。而琯以進明為攝御史大夫。進明入謝肅宗,肅宗怪之,進明因進言說與房琯有隔閡,並說:晉用王衍為三公,崇尚浮虛,以致中原板蕩。現今房琯專為迂闊大言,以立虛名,引用之人皆是浮華之輩,與王衍無不同。陛下用琯為宰相,恐非國傢之福。再說房琯在成都輔佐上皇,使陛下與諸王分領諸道節制,且置陛下於沙塞空虛之地,又布其私黨於諸道,使統大權,其用意是不管上皇哪一個兒子得天下,他都不失富貴,這難道是忠臣應該做的事嗎!肅宗因此疏遠房琯。房琯上疏請帥兵收復兩京,肅宗許之,加琯持節、招討西京兼防禦蒲津關(今山西永濟)、潼關兩關兵馬節度等使。琯請自選參佐,遂以御史中丞鄧景山為副,戶部侍郎李揖為行軍司馬,給事中劉秩為參謀。既行,又令兵部尚書王思禮為之副。琯把軍務全委於李揖、劉秩二人,此二人皆是書生,不懂軍事。琯還對人說;叛賊曳落河雖多,安能敵我劉秩!琯分其部為三軍;使裨將楊希文帥南軍,從宜壽(今陝西周至)入;劉貴哲帥中軍,從武功入;李光進帥北軍,從奉天(今陝西乾縣)入。房琯以中軍、北軍為前鋒,至德元年(七五六)十月二十日,至便橋(今陝西鹹陽西南)。十月二十一日,二軍遇叛軍大將安守忠於陳濤鈄(今陝西鹹陽東),房琯仿效古兵法,用戰車陣,以牛車二千乘,步騎夾之。叛軍則順風鼓噪,牛皆被驚駭,叛軍又縱火燒之,人畜大亂,唐軍死傷四萬餘人,存者僅數千人。十月二十三日,房琯又自帥南軍與叛軍戰,又大敗,楊希文、劉貴哲皆降於叛軍。肅宗聞房琯敗,大怒。李泌為之請,肅宗纔宥免之。
   中国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