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狄仁傑卒

國度: 中國  

朝政: 武周

國君紀年: 武則天久視元年

事件類型: 熱門

日期: 700年   九月26日

地點: 中國

事件經過:

  仁傑(六0七至七00)字懷英,太原人。舉明經。高宗初,纍遷大理丞,斷獄精明而平恕。充江南巡撫使,毀淫祠一千七百所。為豫州刺史,救活越王貞叛案不當死者兩千餘人,所至百姓皆愛之。武後時,屢蹶屢起。天授二年入相,為來俊臣誣陷入獄,密使其子訴於武後,得免死,貶彭澤令。神功元年復以鸞臺侍郎同平章事,在位時,調和武後母子,使廬陵王得還,再存唐祚。尤知人善任,武後嘗問仁傑:“朕欲得一佳士用之,誰可者?”仁傑問:“不知陛下如何用之?”太後曰:“欲用為將相。”仁傑對曰:“文學之士,如蘇味道、李嶠都已為相。陛下如欲取卓犖奇才,則有荊州長史張柬之,其人雖老,宰相纔也。”太後乃擢柬之為洛州司馬(自大州長史進神都司馬,品級相近,然由遠而近,由外而內,故曰“擢”,數日,太後又嚮仁傑索佳士,對曰:“前薦張柬之,猶未用也。”太後曰:“已擢官矣。”對曰:“臣所薦乃宰相,非司馬。”乃遷柬之為秋官侍郎,不久用為相,卒復唐室。又嘗薦姚崇、敬暉、桓彥範等數十人,皆為名臣。或謂仁傑曰:“天下桃李(指人才),盡在公門矣。”仁傑答:“薦賢為國,非為私也。”仁傑能面折廷爭,太後每屈意從之。嘗幸三陽宮避暑,有鬍僧邀太後觀葬捨利(佛火化骨殖),太後許之。仁傑謂佛乃夷狄之神,不足以屈天下之主(皇帝);且山路險狹,非萬乘(皇帝)所宜往,因跪而阻之。太後不得已,中道返還,曰:“以成吾直臣之氣。”仁傑屢以老病乞休,太後不許。入見,常止其拜,曰:“每見公拜,朕亦身痛。”仍免其宿值(宰相應值夜班),戒宰相同僚(唐宰相同時有正副多人)曰:“如非軍國大事,不可煩勞狄公。”久視元年(七00)九月二十六日卒於任。太後泣曰:“朝堂空矣!”此後朝廷如有大事,衆或不能决,太後輒嘆曰:“天奪吾國老何太早耶?”(《新唐書,本傳》作“卒年七十一”)贈文昌右相;睿宗時,追封梁國公。新舊《唐書》皆有傳,後人輯有《狄梁公集》。
   中国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