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韋思謙卒
| 事件經過:
思謙乃字,本名仁約,以音類則天父諱,故以字行。鄭州陽武(今河南原陽)人。舉進士,纍補應城令。後調選。因公事不顯,未敘進,吏部尚書高季輔言:“自居選部,今始得此一人,豈可以小疵而棄大德”,擢授監察御史,由是知名。思謙常言:“御史出都,若不動搖山嶽,震懾州縣,誠曠職耳。”時中書令(宰相)褚遂良以賤價市中書譯語人之地,思謙奏劾其事,遂良貶官。及復用,出思謙為清水令。思謙言己性狷直,觸機輒發,易導身禍。然大丈夫當明目張膽為國效力,終不能為碌碌之臣以保妻子。沛王府長史皇甫公義引之為倉曹參軍,曰:“公非池中物,屈公為數旬客,以重吾府”。永淳初(六八二),歷尚書左丞、御史大夫。高宗甚重之,疑獄劇事,多令參裁。思謙在憲司,每見王公,不行拜禮,或勸之,言:“耳目之官,固當獨立。”振舉綱目,朝廷肅然。則天臨朝,轉宗正卿。後為右肅政大夫。舊製,大夫與御史鈞禮,思謙獨坐受其拜,言:“國傢班列,自有差等,奈何姑息為事耶!”垂拱初(六八五),賜爵博昌縣男,遷風閣鸞臺三品。二年(六八六)為納言。後加太中大夫。永昌元年(六八九)九月,卒。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