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高宗崇慕道士
| 事件经过:
调露二年(六八0)二月十八日,高宗赠故玉清观道士王远知谥曰升真先生,赠太中大夫。亲临嵩山隐士田游岩之居。十九日,谒嵩阳观及启母庙,命立碑。访逍遥谷道士潘师正之居。道士王远知,琅邪(今山东临沂县东南)人。初入茅山,师事陶弘景,得其道法。又师事宗道先生臧兢。曾入陈、隋之宫讲论道学。唐太宗登极,欲加重位,远知固请归山。贞观九年(六三五),太宗敕润州府为之置太受观于茅山,远知度道士二十七人。同年座,终年一百二十六。则天临朝,追赠金紫光禄大夫。天授二年(六九一),改谥曰升玄先生。田游岩,京兆三原(今陕西)人。永徽中(六五0至六五五)补太学生,罢归,入太白山。其母及妻皆有方外之志,同栖止于山水之间二十余年。游岩后入箕山,居许由庙之东,自号“许由东邻”。高宗频诏,游岩不出。调露二年,高宗至嵩山,遣人问候其母,赐药物絮帛,又亲临其家,拜游岩崇文馆学士。后营建奉天宫,游岩旧宅居宫之侧,高宗特令免毁其居,并亲题额曰:“隐士田游岩宅”,悬于门榜。潘师正,隋大业中(六0五至六一七)度为道士,师事王远知,尽得其道门隐诀道术。居逍遥谷二十余年,食松叶饮水,清净寡欲。调露二年,高宗访其居,甚尊崇,武后太子皆拜之。诏于所居造崇唐观,又于岭上为之另造精思观。及营奉天宫,特令面向逍遥谷开一门,号“游仙门”,北面开一门,号“寻真门”,皆为师正立名。时太常奏新编乐曲,高宗令更改曲名为“祈仙、望仙、翘仙”,以表仰慕之情。又赠诗数十首。师正永淳元年(六八二)卒,终年九十八。高宗、武后仍追思不已,赠太中大夫,赐谥曰体玄先生。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