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周天子親徵
| 事件經過:
春秋時期,"禮崩樂壞",周天子威信喪失。犬戎之亂以後,周之故土大量喪失,本身的實力已在中等諸侯之下。周王室對天下的控製事實上已不復存在。這期間,裂土而侯,戰爭不息,爭霸天下,所謂“春秋無義戰”。周桓王二年(前718),鄭國在北討伐燕國。同年,宋國奪取邾國。桓王三年(前717),宋派兵伐鄭,包圍長葛,鄭師敗。鄭莊公率軍入侵陳國,俘獲大批財物。周桓王六年(前714),因宋殤公不去朝見周桓王,作為周王朝卿士的鄭莊公以王命率軍伐宋,聲討宋殤公不朝周桓王之罪。次年,鄭打敗宋國軍隊。同年,北戎出兵侵擾鄭國。鄭莊公率兵抵禦,將戎軍攔腰截斷,前後夾擊,合部殲滅,大獲全勝。周桓王八年(前712)鄭莊公伐許,滅許國。周桓王十三年(前707),因鄭莊公不朝,周桓王帶領諸侯伐鄭,鄭莊公出兵抵禦。雙方軍隊在繻葛交戰,周軍大敗。這是春秋時期僅有一次周天子親自率軍隊與諸侯大戰,而戰爭的結果並未能如姬林本來意願的那樣大張王幟,反倒是周軍大敗,姬林負傷,使王室蒙受了極大的羞辱,從此,周王室再無力支撐局面。春秋時期文明的發展趨勢在社會行為上就表現為在政治、經濟和社會行為上的個別的發展,這一方面造成繁榮,一方面造成社會的全面分化。個別發展必然造成與專製政治的衝突,從而造成後者的解體,因而東周王朝的徹底衰落和列國的興起是造成文明發生時代的主要政治外觀。個別發展的大趨勢就是突破各種限製性制度,使得社會個體在各個方面得以流動。春秋時代諸侯國的興起、繁榮和混亂造成了大夫開始剝奪諸侯的權力,形成國傢中大夫在政治、經濟上的擴充和控製國傢權力的局面。而士、卿、地主甚至門客、旁係也都紛紛興起,開始篡奪瓜分他們原來主人的財富和權力。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