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然自若
    拼音: tài rán zì ruò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解释: 不以为意,神情如常。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沉着镇定,不慌不乱。

    资料来源: 《金史·颜盏门都传》:“有敌忽来,虽矢石至前,泰然自若。”

    例子: 施天福坦率地注视郑成功,~地摇头。(华而实《汉衣冠》三)

  • 近义词:  镇定自若, 若无其事, 神色不惊, 行若无事
  • 反义词组:  不得要领, 亲如家人, 仁至义尽, 刊心刻骨, 刻肌刻骨, 刻饥刻骨, 刻骨铭心, 刻骨镂心, 咋咋呼呼, 大惊小怪, 宾至如归, 心中无数, 心急如焚, 心急火燎, 念兹在兹, 急公好义, 情至意尽, 手忙脚乱, 抓耳挠腮, 挠腮撧耳, 搓手顿脚, 搔头抓耳, 搔头摸耳, 撧耳挠腮, 无可如何, 永志不忘, 没世不忘, 没齿不忘, 没齿难忘, 胸中无数, 谆谆教诲, 迫不及待, 铭心刻骨, 铭心镂骨, 铭肌镂骨, 镌骨铭心, 雾里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