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列錶 |
|
|
|
桃花 桃花
《桃花詩詞集錦》
在百花齊放、百傢爭鳴的唐詩大花園中,桃花獨樹一幟,占盡風光。文人們往往喜歡拈“花”惹草,興感抒懷。桃花入詩被賦予了多姿多彩的感情內涵:或崇尚隱逸,或感懷身世,或謳歌友誼,或點示愛情,或流露禪意,或盡顯生機……凡引種種,意趣橫生,引人入勝。品讀“桃花詩”,一朵朵凝結着生命雨露,散發着感情芬芳的奇葩緩緩展現在我們眼前。
(一)、自由隱逸之花。
李白的《山中問答》抒發詩人高蹈塵外,醉心山林的隱逸情懷。“問餘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一、二兩句“問”而“不答”,“笑”含懸念,“閑”顯心性,盡見詩人遠離塵俗,自由自在的浪漫情懷。第三句特寫桃花流水、睿然遠逝的景色,渲染一種天然寧靜、淡泊幽深的氛圍。桃花流水,自自然然,清明亮麗,不汲汲於榮,不寂寂於逝,令人聯想到寵辱不驚,淡泊處世的隱士風采。末句對比議論,滿蓄真情。山中一溪桃花,一脈流水,一山青翠,一心清閑,別有天地而自得其樂。這份目無雜色,耳無雜音,心無雜念的舒適愜意,哪裏是滾滾紅塵、碌碌人間所能相比的呢?全詩藉“桃花流水”展示詩人瀟灑出塵之心和歸隱山林之志。李白的另一首詩《訪戴天山道土不遇》則謳歌朋友放浪山林,去留無蹤的隱逸風采。“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野竹分青靄,飛泉挂碧峰。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鬆。”友人生活在一個山青水纔、林茂竹修的地方,可以目接飛泉,耳聞鐘聲;可以與麋鹿為伴,與青鬆為友;可以浪跡山林,心遊道院。後面六句環境兼活動的描寫凸顯友人淡泊高潔的志趣和逍遙自在的風采。一、二兩句展現詩人緣溪而行,穿山進林的景象。泉水淙淙,犬吠隱隱;桃花帶露,濃豔耀目。好一派宜人景緻,令人聯想到友人居住此中,如世外桃源,似人間天堂,超塵拔俗而自由自在。桃花,為環境添色,為人格增輝。張旭的《桃花溪》表達詩人心儀虛無飄渺,神往世外桃源的審美情趣。“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起筆畫遠景,引人入勝:深山野𠔌,雲煙繚繞;山溪之上,長橋橫跨,忽隱忽現,似有似無,似飄浮而動,如臨空而飛。意境幽深神秘,朦朦朧朧。發問繪近景,涉“目”成趣:水中岩石,如島如嶼(石磯);清溪之上,桃花飄流,源源不盡,綿綿不絶,如紅霞映水,似赤袖拂風。詩意美妙空靈,恍恍惚惚。天真有趣的一“問”引出一溪桃花流水,激活一份飄渺幻想,不言神往而神往自見,直寫桃花而桃花傳情。詩歌寫得象桃花源一樣撲朔迷離,令人神往,張旭是高手!
(二)、悲愁苦恨之花。
杜甫的《南徵》抒發詩人老邁多病,漂泊天涯的悲苦之情。“春岸桃花水,雲帆楓樹林。偷生長避地,適遠更沾襟。老病南徵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見有知音。”詩歌後面六句抒悲情,有顛沛流離、遠適南國的羈旅悲愁,有年老體衷、疾病纏身的無可奈何,有仕途坎坷、壯志未酬的憤憤不平,還有百年歌苦、知音乏絶的沉痛喟嘆。前面兩句描樂景。春水方生,桃花夾岸,錦浪浮天;雲帆一片,徵途千裏,極目四眺,楓樹成林。好一派美妙迷人的春江景色!如此歡快明朗的色調,如此生意盎然的景色,如此光豔燦爛的桃花,反襯出詩人光景無多,前途渺茫的憂鬱愁苦。桃花亮人眼目卻傷人魂魄。王建《宮詞一百首》(其一)以花喻人,揭示宮女的悲苦命運。“樹頭樹底覓殘紅,一片西飛一片東。自是桃花貪結子,錯教人恨五更風。”一、二句以凄清畫面見長。高墻大院之內,一個暮春的早晨,宮女在桃樹下徘徊,看看“樹頭”,花朵越來越少;瞧瞧“樹底”,“殘紅”越來越多。春風陣陣,桃花飄零,滿地狼籍,“慘”不忍睹。這種傷春惜花的描寫隱含着宮女對自身年華逝去、命薄桃花的嗟傷。三、四兩句以議論取勝。桃花凋謝,可以結出豐碩的果實來,自然自在,不怨風,不怪雨,可是,宮女的命運卻遠遠沒有桃花結子那般幸運、自由,滯留深宮,青春不在,幸福無緣,衹有老大徒悲的苦嘆。縱觀全詩,不管是寫宮女惜花恨風,還是寫宮女羨花妒花,跌宕轉換的詩情深深地暗示出宮女凄慘悲苦的命運,也揭露了封建制度剝奪宮女幸福,扼殺宮女青春的罪惡。賈至的《春思二首》(其一)抒寫流人之愁和逐客之恨。“草色青青柳色黃,桃花歷亂李花香。東風不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長。”賈至在唐肅宗時期曾因事被貶為嶽州司馬,這首詩大概就是他在貶謫期間所寫的。三、四兩句說愁言恨,上句怨東風無情,不為遣愁,以見詩愁重難遣;下句怪春日惹恨,把恨拉長,足見詩人度日如年。一、二兩句描柳繪花。上句說春草叢生,柳絲飄拂,以顯盎然生機;下句說桃李爭春,芳香四溢,可見明媚春光。這兩句寫良辰美景反襯詩人無法消除的深愁苦恨。
(三)、愛戀惆悵之花。
崔護《題都城南莊》寫詩人尋春遇豔的驚喜和重尋不遇的惆悵。“去年今日此門中,人而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先以“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來比喻城南女子,言其豔若桃花,光彩照人,可見詩人目註神馳、意亂情迷之態和女子溫婉可人、脈脈含情之姿。兩句詩文一幅畫,人面桃花相映紅。再說重尋不遇的失落和遺憾,還是春光爛漫、百花吐豔的季節,還是花木扶疏、桃柯掩映的門戶,然而,使這一切都增光添彩的“人面”卻不知去往何處,衹剩下門前一樹桃花臨風盛開,笑對詩人。詩人想起了去年今日那位不期而遇的少女,那番凝眸含笑、脈脈含情的風流,而今,桃花依舊,人面杳然,除了惆悵和失落,涌上詩人心頭的還能有什麽呢?全詩愛恨喜憂全由一樹桃花映照而出。劉禹錫的《竹枝詞九首》(其二)藉桃花易謝痛斥男子的薄情負心,表達女主人公的憂患愁情。“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詩歌刻畫了一個熱戀中的農傢少女的形象,巒愛給她帶來了幸福,也帶來了憂愁。一、二句言喜。山上,漫山遍野,桃花盛開,紅紅火火,春意盎然;山下,一江春水,拍山流過,潺潺流淌,情意綿綿。兩句詩文烘托出農傢女子陶醉在愛河中的幸福和甜蜜。三、四句說愁,托物起興,觸景生情。豔豔桃花,火紅燦爛,但歷時不久,易衰易謝,正如男子見異思遷,用情不專的愛心;汩汩春江,清清亮亮,源源不斷,愈流愈長,正如女子排遣不盡,揮之不去的憂愁。數對方變心變情,可恨可氣;想自己愁憂滿腹,無可奈何。全詩寫花開花謝,抒愛恨歡愁。
(四)、生意盎然之花。
戴叔倫《蘭溪棹歌》畫蘭溪山水之美,抒漁傢歡快之情。“涼月如眉挂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首句描寫月挂柳枝,光瀉蘭溪,細縧弄影,溪月相映的情景。次句寫月下山水,皓月當空,銀輝四瀉,溪平如鏡,倒影清明。兩句詩文把蘭溪山水寫得朦朧飄渺,美侖美奐。然而對於漁人來說,最大的樂趣還在於春潮漁汛:春雨過後,桃花飄零,溪水猛漲,鯉魚跳灘,撥鰭擺尾,噼裏啪啦。看到這種情景,怎能不讓人心花怒放呢?全詩寫柳寫月,寫山寫水,寫花寫魚,描繪出一幅明澈秀麗、生機盎然的山水畫,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寫尋春之喜,意境深邃,情趣盎然。“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時已孟夏,大地春歸,芳菲落盡,詩人登山尋春,沒想到在深山古寺之中發現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桃花!“始盛”點明桃花怒放,濃豔欲滴。那一片火紅燦爛的桃花在詩人始所未料之時衝入眼簾,撲面而來!這該令人多麽驚異,多麽欣喜啊。一片桃喚起了詩人美麗的幻想,綻放出濃濃的春意。
此外,桃花入詩,還有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贈汪倫》,用桃花流水比喻朋友之間的深情厚誼,明麗動人;郎士之的“重門深鎖無尋處,疑有碧桃千樹花”(《聽鄰傢吹笙》)用繁縟絢麗的王母桃花比喻鄰傢笙樂的熱烈歡快,如夢似仙,引人入勝;王維的“桃紅復含宿雨”,“花落傢童未掃”(《田園樂》其六),寫花開花落,無人過問,無人打擾,自然自在,充滿禪意。……這些絢麗繽紛的桃花構成了一個光彩奪目、魅力四射的世界,品讀這些“桃花”無意、詩人有心的詩歌,我們其實是走進了一個芳香四溢,深邃迷人的心靈大花園。那麽,讓我們用心、用情與桃共舞,與古人同歌吧。
(徐昌纔)
|
|
|
 | 詩盜喜裸評 寫到 (2007-12-31 17:42:15):
|
|
|
|
平等、自由、开放的文学净土 Wonderland of Chinese Literatu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