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辛弃疾 Xin Qiji  宋代   (1140~1207)
清平樂·村居 Qingping yue Murai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The west point on the horizon where the sun _set_s the moon's reflection on a river Night walk Yellow sand Road
鷓鴣天·代人賦 Partridge days Fu generation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樓有懷 Tone of the south Teng Jingkou North-solid building Are pregnant
青玉案·元夕 Qing yuan Lantern Festival
祝英臺近·晚春 Lovers Near late spring
滿江紅 Azolla
水竜吟·登建康賞心亭 Shuilong yin Teng jian Kang delightful Pavilion
摸魚兒 Mo Yuer
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 Congratulate benedict Do Shigeyoshi 10 Younger brother
河瀆神 River profaneness
最高樓 top floor
太常引 Too often lead
南歌子 Southern Poems
摸魚兒 Mo Yuer
摸魚兒(觀潮上葉丞相) Mo yuer Tide Upper lobe prime minister
沁園春(帶湖新居將成) s poem with Lake New home Will become
沁園春(送趙江陵東歸,再用前韻) s poem sent Zhao Jiangling East return Resume Former rhyme
水竜吟(為韓南澗尚書甲辰歲壽) Shuilong yin To Korea Nanjian Shang shu Jiachen-year-old life
水竜吟(次年南澗用前韻為僕壽。僕與公生日相去一日,再和以壽南澗)
水竜吟(登建康賞心亭) Shuilong yin Teng jian Kang delightful Pavilion
滿江紅(賀王宣子産湖南寇) Azolla He Wangxuan Zi Hunan bandit
滿江紅(送湯朝美自便歸金壇) Azolla DPRK sent to Tom Suit oneself Return Jintan
滿江紅(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Azolla Li Zheng of Tixing delivery Shu
多首一頁
古詩 ancient style poetry
踏莎行(賦稼軒,集經句)

辛弃疾


  進退存亡,行藏用捨。
  小人請學樊須稼。
  衡門之下可棲遲,日之夕矣牛羊下。
  
  去衛靈公,遭桓司馬。
  東西南北之人也。
  長沮桀溺耦而耕,丘何為是棲棲者。

【賞析】   這首詞大約作於宋淳熙九年(1182)。辛棄疾給他在帶湖的新居取名“稼軒”,並以之作為自己的別號,又寫這首詞說明了他的用意。詞中藉用儒傢經典中的詞句,抒發個人備遭打擊的怨憤。
  
    晉代人曾有集儒傢經典中的句子成詩的,那衹不過是一種文字遊戲而已。辛棄疾把這一形式運用到詞中來。詞中的句子全用四書五經中的成句,直抒胸臆,同時又不違反詞的格律。整首詞,風趣而不滯澀,洗練而不纖巧。充分體現了作者在語言上的高度技巧和大膽創新精神。
  
    開頭三句,分別集自《易經》和《論語》:“進退存亡”,即《易經·乾·文·言》:“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惟聖人乎。”“行藏用捨”,典出《論語·述而》,孔子對其弟子顔淵說:“用之則行,捨之則藏。”“小人請學樊須稼”,也出自《論語》,據《子路》篇記載,孔子的弟子樊遲(名須),請教孔子怎樣種莊稼,孔子不滿意地說:“小人哉,樊須也。”辛棄疾集這三句話的意思是說:一個人應當知道,該進就進,該退就退,該留就留,該去就去。用我,我就去幹;不用我,我就退隱。衹有聖人才能做到。我要象樊須那樣,學種莊稼,退隱歸田。表示决不與朝庭中的乞和派同流合污!
  
    “衡門之下可棲遲,日之夕矣牛羊下。”二句均出自《詩經》。《詩經·陳風·衡門》:“衡門之下,可以棲遲。”《詩經·王風·君了於役》:“日之夕矣,牛羊下來。”作者用這兩句現成詩句,進一步描繪自己怡然自得的村居生活:居住在用衡(橫)木做門的簡陋的房屋裏,傍晚看牛羊成群地歸來。
  
    下片“去衛靈公,遭桓司馬。東西南北之人也。”三句分別來自《論語》、《孟子》、《禮記》。《論語·衛靈公》說,衛靈公問孔子如何打仗,孔子回答說:“軍旅之事,我沒學過。”第二天便匆匆離開衛國。《孟子·萬章上》說:孔子離開衛國後,“遭宋桓司馬”。孔子在宋國的大樹下,同弟子們演習周禮,司馬桓魋聞訊趕來,砍倒大樹,要殺孔子,他慌忙逃走。《禮記·檀弓上》記載,孔子說:“丘也,東西南北之人也。”作者用三個典故,比喻自己的遭遇。
  
    “長沮桀溺耦而耕,丘何為是棲棲者。”二句均典出《論語》。《論語·微子》,“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長沮、桀溺諷刺子路跟着孔子到處奔走,迷不知返,並嘲笑孔子徒勞無益。《論語·憲問》:微生畝問孔子:“丘何為是棲棲者與?無乃為佞乎?”(你為什麽到處奔走,豈不就是個好諂媚的人嗎?)對他進行指責。在這裏,作者用自我解嘲的口吻,結束了他的詞篇。我用不着象孔子那樣,終日惶惶不安地為大事操勞,學長沮、桀溺在這裏好好種田吧。
  
    稼軒作詞,巧於用典,有明用、有暗用。這首詞,共十句,句句用典,而且全部都明用,用得十分熨貼。全篇運筆從容不迫,揮灑自如。是引典入詞的一個範例!(賀新輝)


編輯者: 白水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