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刘叉 Liu Cha  唐代  
冰柱 icicle
雪车 sleigh
修养 culture
勿执古寄韩潮州 Do not send the Executive ancient Chaozhou Han
答孟东野
自古无长生劝姚合酒(一本作劝杨勉酒) (since) ancient times No longevity advised Yao ge alcohol A copy To persuade Yang Mian wine
独饮 Drink alone
作诗 poetry
天津桥 Tianjin Bridge
嘲荆卿 Ridicule Jing Qing
代牛言
莫问卜 do not divine
观八骏图 to look at Eight Horses
经战地 trans- battleground
野哭 Wild cry
古怨
烈士咏
狂夫 Crazy
饿咏
自问 self-questioning
入蜀 Shu
塞上逢卢仝 Stuffed meet Lu Quan
偶书 Even the book
爱碣山石
多首一页
古诗 ancient style poetry
冰柱

刘叉


  师干久不息,农为兵兮民重嗟。
  骚然县宇,土崩水溃,畹中无熟谷,垅上无桑麻。
  王春判序,百卉茁甲含葩。
  有客避兵奔游僻,跋履险阨至三巴。
  貂裘蒙茸已敝缕,鬓发蓬舥。
  雀惊鼠伏,宁遑安处,独卧旅舍无好梦,更堪走风沙!
  天人一夜剪瑛琭,诘旦都成六出花。
  南亩未盈尺,纤片乱舞空纷拏。
  旋落旋逐朝暾化,檐间冰柱若削出交加。
  或低或昂,小大莹洁,随势无等差
  始疑玉龙下界来人世,齐向茅檐布爪牙。
  又疑汉高帝,西方来斩蛇。
  人不识,谁为当风杖莫邪。
  铿锵冰有韵,的玉无暇。
  不为四时雨,徒于道路成泥柤。
  不为九江浪,徒为汩没天之涯。
  不为双井水,满瓯泛泛烹春茶。
  不为中山浆,清新馥鼻盈百车。
  不为池与沼,养鱼种芰成霪霪;
  不为醴泉与甘露,使名异瑞世俗夸。
  特禀朝沏气,洁然自许靡间其迩遐。
  森然气结一千里,滴沥声沉十万家。
  明也虽小,暗之大不可遮。
  勿被曲瓦,直下不能抑群邪。
  奈何时逼,不得时在我梦中,倏然漂去无余。
  自是成毁任天理,天于此物岂宜有忒赊。
  反令井蛙壁虫变容易,背人缩首竞呀呀。
  我愿天子回造化,藏之韫椟玩之生光华。

【赏析】   从唐德宗贞元末到宪宗元和时期,以韩愈为首的一派诗人,一反大历以来圆熟浮丽的诗风,走上险怪幽僻一路。如韩愈的《陆浑山火》和卢仝的《月蚀诗》等都足以代表这种诗风。刘叉也是这一诗派的著名人物,以《冰柱》、《雪车》二诗为最有名,而《冰柱》诗尤奇谲奔放,寄托遥深,为后世所称扬。
  
    全诗可分为三段。
  
    从首句到“更堪走风沙”为第一段。在这一段里,诗人首先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干戈不息,民不聊生。安史乱后,接着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而吐蕃也多次出兵骚扰西南边疆,诗里所说的“骚然县宇,土崩水溃,畹中无熟谷,垅上无桑麻”,反映了当时因战祸连绵而造成的田园荒芜景象。诗人为了躲避兵灾,逃向四川,而四川也非乐土。旅途是艰辛的,漫长的,而在兵荒马乱中跋山涉川,不仅要忍受风霜劳顿之苦,还要时时提防恶人的侵害。“貂裘蒙茸已敝缕,鬓发蓬舥,雀惊鼠伏”,写出了旅途中的狼狈情景,为下文借写冰柱抒发感喟作了铺垫。
  
    从“天人一夜剪瑛琭”到“直下不能抑群邪”为第二段。这一段是全诗的主要部分,描绘了冰柱的奇丽景色。在一夜大雪之后,房檐间的冰柱垂挂下来,大大小小,高高低低,一样的晶莹洁白,玉色琼辉。它不是冰柱,而是天上玉龙的爪牙;它不是冰柱,而是汉高帝的斩蛇宝剑!这两个奇特的比喻,不仅写出了冰柱的风神,还为下文写它的不为世用张势:它不能化为及时雨,使田禾滋壮;而只能化为泥浆,使道路艰难。它不能化为九江的波浪,奔向大海;而只能浸没于峡谷,沉沦于天涯。它不能化为双井名泉,煮茗煎茶;它不能化为中山美酝,芳香四溢。它不能蓄而为池,积而为沼,养鱼种芰;它不能为甘泉,不能为饴露,使这特异的祥瑞征兆为世俗赞夸。它只能凭着它的清沏之气,孤洁自赏,自凝自消。它的光彩虽不大,却无法掩遮;它负着曲瓦,不能施展神锋,铲除奸邪。这一大段的描绘,句句是在写冰柱,却句句关合到诗人自己。诗人的怀才不遇的激愤之情,刚傲不羁的性格,全面地显示了出来。
  
    从“奈何时逼”到末句为第三段。这一段写冰柱消失以后的感慨。天晴冻解,冰柱从梦中消失,杳无踪迹。万物的成与毁是天决定的,它对于冰柱不会特加恩泽,却反而使那些井蛙壁虫,顺生易长,背着人,缩着头,聒噪不休。希望天子能回造化之力,把冰柱珍藏在柜子里,使它永远放出光辉。这一段比上一段更深一层,拿容易消失的冰柱和最易繁衍的蛙虫对比,揭示出当时政治上的小人横行、贤士在野的情况。最后诗人把理想寄托在皇帝身上,希望他能挽转形势,重用贤才。诗的最后两句是画龙点晴,点出了诗的主题,就是说只要皇帝能重用贤士,排斥奸邪,就能消弭战祸,天下太平。
  
    这首诗在艺术上很有特色,以冰柱入诗,题材新奇。更奇的是对冰柱的形象描写,把冰柱拟人化,句句是写冰柱,也是句句在表露自己的怀才不遇。他用玉龙的爪牙,刘邦的斩蛇宝剑来比喻冰柱,贴切而新鲜,为修辞手法创一特例。就诗体来说,这首诗是句子长短不一的杂言体,抒写较自由,适宜于表现较复杂的思想感情。用这种诗体,不可避免的是多议论,散文化。刘叉的这首诗显然是受《月蚀诗》的影响,而又加以发展,显得更为奇谲奔放。使这首诗显出它的最大特色的是在用韵方面。它用的是麻韵,麻韵字的音是响亮的,高亢的,但韵字却比较少,因有“险韵”之称。这首诗共二十七韵,全属麻韵,中间的“舥”字,“柤”字很少有人用过。“邪”字用了两次,前一个音“牙”,是剑名;后一个音“霞”,是奸邪之“邪”的另一读,音义不同,故得同用。用麻韵写古体诗,一韵到底的很罕见。本诗在抒写中一气贯下,纵横自如,在描绘冰柱一段,连用了六个“不为”排句,气势浩荡,郁结于胸中的不平之气,喷薄而出,“特禀朝沏气,洁然自许靡间其迩遐”两句,拗折多姿;“森然气结一千里,滴沥声沉十万家”两句,对仗整饬。这些句式的变化是和感情的起伏跌宕密切相连的,句子或长或短,或对仗,或散行,而最后都能很自然地落到韵脚上来,毫无生拼硬凑的毛病,用险韵而不觉其险,显示出诗人的才华,为唐代诗坛增添了光彩。宋代苏轼在《雪后书北台壁二首》中用“尖”“叉”二韵,第二首的末两句是:“老病自嗟诗力退,寒吟《冰柱》忆刘叉。”可以看出他对于刘叉的《冰柱》诗是很赞赏的。  (李廷先)

【资料来源】 卷395_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