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李白 Li Bai  唐代   (701~762)
菩薩蠻 Song Form
憶秦娥 Same Name
靜夜思 IN THE QUIET NIGHT
古風 archaism
公無渡河 No public cross the river
蜀道難 Hard Roads in Shu
梁甫吟 Liang Fu Yin
烏夜啼 Wu Yeti
將進酒 Bringing in the Wine
遠別離 apo- leave
行行遊且獵篇 Trekking Youqieliepian
登金陵鳳凰臺 On Climbing in Nanjing to the Terrace of Phoenixes
行路難之一 The Hard Road
夢遊天姥吟留別 Tianmu Mountain Ascended in a Dream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A FAREWELL TO SECRETARY SHUYUN AT THE XIETIAO VILLA IN XUANZHOU
贈汪倫 To Wang Lun
獨坐敬亭山 Alone Looking at the Mountain
早發白帝城 Through the Yangzi Gorges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DOWN ZHONGNAN MOUNTAIN TO THE KIND PILLOW AND BOWL OF HUSI
月下獨酌 Drinking Alone under the Moon
春思 IN SPRING
關山月 THE MOON AT THE FORTIFIED PASS
子夜四時歌:春歌 BALLADS OF FOUR SEASONS: SPRING
子夜四時歌:夏歌 Ballads of Four Seasons: Summer
多首一頁
五絶平起首句押韻 Poem of four lines having five characters to each line calm At first sentence rhyme
静夜思
静夜思
静夜思
静夜思
静夜思
静夜思
静夜思
静夜思
静夜思
靜夜思
IN THE QUIET NIGHT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譯者: Witter Bynner

【白話文】 皎潔的月光灑到床前,迷離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頭觀看明月呵明月,低頭鄉思連翩呵連翩。

【注釋】 於全唐詩捲165_19,有《靜夜思》: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

【賞析】   這是寫遠客思鄉之情的詩,詩以明白如話的語言雕琢出明靜醉人的秋夜的意境。它不追求想象的新穎奇特,也摒棄了辭藻的精工華美;它以清新樸素的筆觸,抒寫了豐富深麯的內容。境是境,情是情,那麽逼,那麽動人,百讀不厭,耐人尋繹。無怪乎有人贊它是"妙絶古今"。
  
  [鑒賞]
  鬍應麟說:“太白諸絶句,信口而成,所謂無意於工而無不工者。”(《詩藪·內編》捲六)王世懋認為:“(絶句)盛唐惟青蓮(李白)、竜標(王昌齡)二傢詣極。李更自然,故居王上。”(《藝圃擷餘》)怎樣纔算“自然”,纔是“無意於工而無不工”呢?這首《靜夜思》就是個樣榜。所以鬍氏特地把它提出來,說是“妙絶古今”。
  
    這首小詩,既沒有奇特新穎的想象,更沒有精工華美的辭藻;它衹是用敘述的語氣,寫遠客思鄉之情,然而它卻意味深長,耐人尋繹,千百年來,如此廣泛地吸引着讀者。
  
    一個作客他鄉的人,大概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吧:白天倒還罷了,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思鄉的情緒,就難免一陣陣地在心頭泛起波瀾;何況是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詩歌中所經常看到的。例如梁簡文帝蕭綱《玄圃納涼》詩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於李白的唐代詩人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裏,用“空裏流霜不覺飛”來寫空明澄澈的月光,給人以立體感,尤見構思之妙。可是這些都是作為一種修辭的手段而在詩中出現的。這詩的“疑是地上霜”,是敘述,而非摹形擬象的狀物之辭,是詩人在特定環境中一剎那間所産生的錯覺。為什麽會有這樣的錯覺呢?不難想象,這兩句所描寫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夢初回的情景。這時庭院是寂寥的,透過窗戶的皎潔月光射到床前,帶來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詩人朦朧地乍一望去,在迷離恍惚的心情中,好象是地上鋪了一層白皚皚的濃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圍的環境告訴他,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擡頭一看,一輪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淨!這時,他完全清醒了。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對孤身遠客來說,最容易觸動旅思秋懷,使人感到客況蕭條,年華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産生遐想,想到故鄉的一切,想到傢裏的親人。想着,想着,頭漸漸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於沉思之中。
  
    從“疑”到“舉頭”,從“舉頭”到“低頭”,形象地揭示了詩人內心活動,鮮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動形象的月夜思鄉圖。
  
    短短四句詩,寫得清新樸素,明白如話。它的內容是單純的,但同時卻又是豐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卻又是體味不盡的。詩人所沒有說的比他已經說出來的要多得多。它的構思是細緻而深麯的,但卻又是脫口吟成、渾然無跡的。從這裏,我們不難領會到李白絶句的“自然”、“無意於工而無不工”的妙境。
  
    (馬茂元)



【北美枫文集】千傢詩唐詩300首月亮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