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辛弃疾 Xin Qiji  宋代   (1140~1207)
清平乐·村居 Qingping yue Murai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The west point on the horizon where the sun _set_s the moon's reflection on a river Night walk Yellow sand Road
鹧鸪天·代人赋 Partridge days Fu generation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楼有怀 Tone of the south Teng Jingkou North-solid building Are pregnant
青玉案·元夕 Qing yuan Lantern Festival
祝英台近·晚春 Lovers Near late spring
满江红 Azolla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Shuilong yin Teng jian Kang delightful Pavilion
摸鱼儿 Mo Yuer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Congratulate benedict Do Shigeyoshi 10 Younger brother
河渎神 River profaneness
最高楼 top floor
太常引 Too often lead
南歌子 Southern Poems
摸鱼儿 Mo Yuer
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 Mo yuer Tide Upper lobe prime minister
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 s poem with Lake New home Will become
沁园春(送赵江陵东归,再用前韵) s poem sent Zhao Jiangling East return Resume Former rhyme
水龙吟(为韩南涧尚书甲辰岁寿) Shuilong yin To Korea Nanjian Shang shu Jiachen-year-old life
水龙吟(次年南涧用前韵为仆寿。仆与公生日相去一日,再和以寿南涧)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Shuilong yin Teng jian Kang delightful Pavilion
满江红(贺王宣子产湖南寇) Azolla He Wangxuan Zi Hunan bandit
满江红(送汤朝美自便归金坛) Azolla DPRK sent to Tom Suit oneself Return Jintan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Azolla Li Zheng of Tixing delivery Shu
多首一页
清平乐 Qingping Yue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赏析】   在这首词中作者通过对农村景象的描绘,反映出他的主观感情,并非只在纯客观地作素描。
  
    作者这首词是从农村的一个非劳动环境中看到一些非劳动成员的生活剪影,反映出春日农村有生机、有情趣的一面。上片第一、二两句是作者望中所见,镜头稍远。“茅檐低小”,邓《笺》引杜甫《绝句漫兴》:“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此正写南宋当时农村生活条件并不很好。如果不走近这低小的茅檐下,是看不到这户人家的活动,也听不到人们讲话的声音的。第二句点明茅屋距小溪不远,而溪上草已返青,实暗用谢灵运《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语意,说明春到农村,生机无限,又是农忙季节了。作者略含醉意,迤逦行来,及至走近村舍茅檐,却听到一阵用吴音对话的声音,使自己感到亲切悦耳(即所谓“相媚好”),这才发现这一家的成年人都已下田劳动,只有一对老夫妇留在家里,娓娓地叙家常。所以用了一个反问句:“这是谁家的老人呢?”然后转入对这一家的其他少年人的描绘。这样讲,主客观层次较为分明,比把“醉”的主语指翁媪似更合情理。
  
    下片写大儿锄豆,中儿编织鸡笼,都是写非正式劳动成员在搞一些副业性质的劳动。这说明农村中绝大多数并非坐以待食、不劳而获的闲人,即使是未成丁的孩子也要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儿,则成年人的辛苦勤奋可想而知。只有老人和尚无劳动力的年龄最小的孩子,才悠然自得其乐。这实际上是从《庄子·马蹄篇》“含哺而熙(嬉),鼓腹而游”的描写化出,却比《庄子》写得更为生动,更为含蓄,也更形象化。特别是作者用了侧笔反衬手法,反映农村生活中一个恬静闲适的侧面,却给读者留下了大幅度的想象补充余地。这与作者的一首《鹧鸪天》的结尾,所谓“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正是同一机杼,从艺术效果看,也正有异曲同工之妙。(吴小如)


编辑者: 白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