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辛弃疾 Xin Qiji  宋代   (1140~1207)
清平樂·村居 Qingping yue Murai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The west point on the horizon where the sun _set_s the moon's reflection on a river Night walk Yellow sand Road
鷓鴣天·代人賦 Partridge days Fu generation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樓有懷 Tone of the south Teng Jingkou North-solid building Are pregnant
青玉案·元夕 Qing yuan Lantern Festival
祝英臺近·晚春 Lovers Near late spring
滿江紅 Azolla
水竜吟·登建康賞心亭 Shuilong yin Teng jian Kang delightful Pavilion
摸魚兒 Mo Yuer
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 Congratulate benedict Do Shigeyoshi 10 Younger brother
河瀆神 River profaneness
最高樓 top floor
太常引 Too often lead
南歌子 Southern Poems
摸魚兒 Mo Yuer
摸魚兒(觀潮上葉丞相) Mo yuer Tide Upper lobe prime minister
沁園春(帶湖新居將成) s poem with Lake New home Will become
沁園春(送趙江陵東歸,再用前韻) s poem sent Zhao Jiangling East return Resume Former rhyme
水竜吟(為韓南澗尚書甲辰歲壽) Shuilong yin To Korea Nanjian Shang shu Jiachen-year-old life
水竜吟(次年南澗用前韻為僕壽。僕與公生日相去一日,再和以壽南澗)
水竜吟(登建康賞心亭) Shuilong yin Teng jian Kang delightful Pavilion
滿江紅(賀王宣子産湖南寇) Azolla He Wangxuan Zi Hunan bandit
滿江紅(送湯朝美自便歸金壇) Azolla DPRK sent to Tom Suit oneself Return Jintan
滿江紅(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Azolla Li Zheng of Tixing delivery Shu
多首一頁
祝英臺近 Lovers Near
祝英臺近·晚春

辛弃疾


  寶釵分,桃葉渡,煙柳暗南浦。
  怕上層樓,十日九風雨。
  斷腸點點飛紅,都無人管,倩誰勸、啼鶯聲住?
  
  鬢邊覷,應把花卜歸期,纔簪又重數。
  羅帳燈昏,哽咽夢中語:是他春帶愁來,春歸何處?
  卻不解、帶將愁去!

【注釋】 ①寶釵分:釵為古代婦女簪發首飾。分為兩股,情人分別時,各執一股為紀念。寶釵分,即夫婦離別之意。
②桃葉渡:在南京秦淮河與青溪合流之處。這裏泛指男女送別之處。
③南浦:水邊,泛指送別的地方。江淹《別賦》:“送君南浦,傷如之何。”
④飛紅:落花。
⑤覷(qù):細看,斜視。這三句是說細看鬢邊的花兒,拿下來數花片以卜歸期,纔插上又忘了,因而取下來重數一遍。

【賞析】   這首詞,作者藉“閨怨”以抒情懷。上片着意描繪春景,抒寫傷離恨別之情。暮春時節,煙雨凄迷,落紅片片;鶯啼不止,聲聲斷腸。下片着意寫人。分寫醒時與夢中,表現了盼歸念遠之情。花卜歸期,音問難通;夢中哽咽,相思不已。
  春帶愁來,卻未將愁歸去。詞中托物起興,通過春意闌珊、閨怨別情,表達作者對國事的深切關懷與憂慮。全詞千回百折,委婉含蓄,悱惻纏綿,細膩傳神而餘韻悠長。顯示出辛詞風格的多樣性。
  
  【集評】
  
  張侃《拙軒集》:辛幼安《祝英臺》雲:“是他春帶愁來,春歸何處,卻不解將愁歸去。”王君玉《祝英臺》雲:“可堪妒柳羞花,下床都懶,便瘦也教春知道。”前一詞欲春帶愁去,後一詞欲春知道瘦。近世春晚詞,少有比者。
  
  譚獻《譚評詞辨》:“斷腸”三句,一波三過折,末三句托興深切,亦非全用直語。
  
  瀋謙《填詞雜說》:稼軒詞以激揚奮厲為工,至“寶釵分,桃葉渡”一麯,昵狎溫柔,魂消意盡,詞人伎倆,真不可測。
  
  張惠言《張惠言詞選》:此與德祐太學生二詞用意相似,點點飛紅,傷君子之棄;流鶯,惡小人得志也;春帶愁來,其刺趙、張乎?
  
  張炎《詞源·賦情》:簸弄風月,陶寫性情,詞婉於詩;蓋聲出鶯吭燕舌聞,稍近乎情可也。……辛稼軒《祝英臺近》……詩景中帶情,而有騷雅。
  
  黃蓼園《蓼園詞選》:按此閨怨詞也。史稱稼軒人材,大類溫嶠,陶侃、周益公等抑之,為之惜。此必有所托,而藉閨怨以抒其志乎!言自與良人分釵後,一片煙雨迷離,落紅已盡,而鶯聲未止,將奈之何乎?次闋言問卜,欲求會而間阻實多,而憂愁之念將不能自已矣;意緻凄婉,其志可憫。史稱葉衡入相,薦棄疾有大略,召見提刑江西,平劇盜,兼湖南安撫,盜起湖、湘,棄疾悉平之。後奏請於湖南設飛虎軍,詔委以規劃。
  時樞府有不樂者,數阻撓之,議者以聚斂聞,降御前金字牌停住。棄疾開陳本末,繪圖繳進,上乃釋然。詞或作於此時乎?
  
  清陳廷焯說 :“稼軒最不工綺語。”(《白雨齋詞話》捲一)此說不確。這首《祝英臺近·晚春》抒發了閨中少婦惜春懷人的纏綿悱惻之情,寫得詞麗情柔,嫵媚風流,卻是與作者縱橫鬱勃的豪放風格迥然不同的。
  上闋頭三句巧妙地化用了前人的詩意,追憶與戀人送別時的眷眷深情。“寶釵分”,前人以分釵作為分別留贈的信物;“桃葉渡”,指送別之地;“煙柳暗南浦 ”,渲染了暮春時節送別,埠頭煙柳迷濛之景。三句中連用了三個有關送別的典故,最後融會成一幅情緻纏綿的離別圖景,烘托出作者凄苦悵惘的心境。自從與親人分袂之後,遭遇了橫雨狂風,亂紅離披,為此怕上層樓,不忍心再目睹那場景。傷心春去,片片落紅亂飛,都無人管束得住,用一個“都”字對“無人”作了強調。江南三月,群鶯亂飛,人們感到鶯啼預示春將歸去。所以寇準說“ 春色將闌,鶯聲漸老”(《踏莎行 》)。更有誰能來勸止喻示春去的鶯聲呢?“都無人管”與“更誰勸 ”,進一步抒發了怨春懷人之情。
  下闋筆鋒一轉,由渲染氣氛烘托心情,轉為描摹情態。其意雖轉,但其情卻與上闋接連不斷 。“鬢邊覷”三字,刻畫少婦的心理狀態細膩密緻,維妙維肖。一個“覷”字,就把閨中女子嬌懶慵倦的細微動態和百無聊賴的神情,生動地刻畫出來 。“試把”兩句是覷的結果。飛紅垂盡”鶯聲不止,春歸之勢不可阻攔,懷人之情如何表達。鬢邊的花使她萌發了一絲僥倖的念頭:數花瓣卜歸期。明知占卜並不可信,卻又“纔簪又重數”。一瓣一瓣數過了,戴上去,又拔下來,再一瓣一瓣地重頭數。這種單調的反復動作既令人覺得可笑又叫人覺得心酸。作者在此用白描手法,對人物的動作進行細膩的描寫,充分表現出少婦的癡情。然而她的心情仍不能平靜 ,接着深入一筆 ,以夢囈作結 。“哽咽夢中語:是他春帶愁來,春歸何處,卻不解帶將愁去 。”這三句化用了李邴《洞仙歌》詞:歸來了,裝點離愁無數。??驀地和春帶將歸去 。”和趙彥端《鵲橋仙》詞 :“春愁原自逐春來,卻不肯隨春歸去 。”可是辛詞較李 、趙兩作更流暢,更委婉。出之以責問,托之於夢囈更顯得波譎雲詭,綿邈飄忽。雖然這種責問是極其無理的,但越無理卻越有情。癡者的思慮總是出自無端,而無端之思又往往發自情深不能空者。因此這恰恰是滿腹癡情怨語的少婦的內心世界的真實反映,“綿邈飄忽之音最為感人深至。”(郭麐靈芬館詞話)捲二)瀋祥竜《論詞隨筆》雲“詞貴愈轉愈深 ”,本篇巧得此法。從南浦贈別,怕上層樓,花卜歸期到哽咽夢中語。紆麯遞轉,新意迭出。上闋斷腸三句,一波三折。從“飛紅”到“啼鶯 ”,從惜春到懷人,層層推進。下闋由“占卜”到“夢囈 ”,動作跳躍,由實轉虛 ,表現出癡情人為春愁所苦、無可奈何的心態。
  全詞轉折頗多,愈轉愈纏綿,愈轉愈凄惻。一片怨語癡情全在轉折之中,充分顯示了婉約詞綢繆宛轉的藝術風格。
  通過描寫人物的典型動作,從而表現人物的心理活動,是這首詞藝術手法上的又一成功之處。寥寥幾筆 ,“占卜 ”的全過程一一呈現出來;衹一句夢話,癡情人的內心情思便和盤托出。透過這些簡單的動作,可以清晰地感到人物脈搏的跳動,人物形象呼之即出。
  此詞章法嚴密,以春歸人未還綰合上下闋,詞面上不着一“怨”字,卻筆筆含“怨 ”,欲圖弭怨而怨仍縈繞不休。瀋謙《填詞雜說》曰 :“稼軒詞以激揚奮厲為工,至‘寶釵分,桃葉渡’一麯,昵狎溫柔,魂銷意盡,才人伎倆,真不可測。”
  張炎《詞源》“辛稼軒《祝英臺近 》??皆景中帶情而存騷雅 。”黃蓼園《蓼園詞選》也認為此詞必有所托,說 :“史稱稼軒人材大類溫嶠、陶侃,周益公等抑之,為之惜。此必有所托,而藉閨怨以抒其志乎 !”這話是有道理的。作者從到江南之後,就受到壓抑,不被重用。他恢復中原的壯志難以實現,故假托閨怨之詞以抒發胸中的鬱悶,這和他的另一首名作《摸魚兒 》(更能消幾番風雨)是同一情調,同一抒情手法 。我們不能把這首詞確指為因某一事而作的,所以宋人張端義《貴耳集》說這首詞是辛棄疾為去妾呂氏而作的,是不足為信的。



【北美枫文集】柳樹桃花絶妙好詞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