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首一頁 |
【賞析】 這是一首鄉情詞。其顯著特點是用日常的口語和白描的手法,不事渲染,表現樸素的農村生活,勾勒鮮明的藝術形象。
上片描寫安居樂業的農村生活景象,烘托靜謐和諧的氛圍。
“連雲鬆竹,萬事從今足。”雲霧繚繞,籠罩着生長茂盛、郁郁葱葱的鬆、竹,環境優美、生活舒適和諧,所以說“從今萬事足”。下二句“拄杖東傢分社肉,白酒床頭初熟”,是對“萬事足”的補充說明,字裏行間透露出生活的甜美溫馨。“社”,指祭祀土地神的活動,《史記·陳丞相世傢》:“裏中社,平為宰,分肉甚均。”可知逢到“社”日,就要分肉,所以有“分社肉”之說。
下片攝取一個情趣盎然的生活鏡頭直接入詞,更使本詞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西風梨棗山園,兒童偷把長竿。莫遣旁人驚去,老夫靜處閑看。”這既有很強的情節性,又具強烈的行動性、連續性。可以設想,如果畫傢把這場面稍事勾勒、着色,就是一幅生氣勃勃的農村風俗畫;如果作傢用散文把這場面和人物的活動記下來,又可成功為一篇可讀性很強的優美的小品。衹是平常的幾句話卻具繪畫的立體美,又具散文的情節美,稼軒運用語言文字功力嫻熟,由此也可見一斑。
毋庸諱言,這首鄉情詞,描寫的農村是一片升平氣象,沒有矛盾,沒有痛苦,有酒有肉,豐衣足食,未免太理想化了。儘管在當時的情況下,江南廣大農村局部的安寧是有的,但也很難設想,絶大多數的勞動人民生活得很幸福、愉快。當然,這不是說辛棄疾有意粉飾太平,而是因為他接觸下層人民的機會很少,所以大大限製了他的眼界,對生活的認識不免受到局限。(王方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