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 周恩来 Zhou Enlai  中华人民共和国   (1898~1976)
春日偶成 Spring Even as 2
送蓬仙兄返里有感 s hometown Thoughts 3
次皞如夫子伤时事原韵 Times Hao, such as Man Injury time accident Original rhyme
雨中岚山 Rain Lanshan Japan kyoto
雨后岚山 After the rain Lanshan
游日本京都圆山公园
四次游圆山公园 Four Round Hill Tour Park
死人的享福 Dead of live in ease and comfort
别李愚如并示述弟 Li Yu and said other state such as the younger brother
大江歌罢掉头东 Great river Song stop Turn round east
多首一页
现代诗 Modern Poetry
别李愚如并示述弟

周恩来


  ★别李愚如并示述弟
  作于一九二○年六月八日
  
  三个月没见你,
  进步的这般快了。
  前些日子念强来说,
  你要往英,
  我以为不过说说。
  过几天丹文又来说,
  你要往法,
  我也以为不过说说。
  那知不几天,
  你来别我;
  当面告诉我,
  你能去了。
  你竟去了。
  述弟来信告诉我,
  说你给他去的信道:
  “……况且我是个人,
  可以做工自给的;
  无论如何,
  总不至饿死他乡!
  你要知道!
  幸福是要自己去找,
  株守相等,
  是没有得到一日的……”
  
  你别时也同我说:
  “……买四等票,
  坐三等舱……
  ……勤工俭学去
  念一年书后,
  工读自助。
  ……研究实用理化;
  本我的志趣,
  辟我们女子的生计独立、
  精神独立的自由径路;
  保我们女子的人权天赋……”
  念你的精神,
  你的决心
  你的勇敢,
  兴勃勃的向上,
  全凭你的奋斗壮胆。
  出国去,
  走东海、南海、
  红海、地中海;
  一处处的浪卷涛涌,
  奔腾浩瀚,
  送你到那自由故乡的
  法兰西海岸。
  
  到那里,
  举起工具,
  出你的劳动汗;
  造你的成绩灿烂。
  磨炼你的才干;
  保你天真烂熳。
  他日归来,
  扯开自由旗;
  唱起独立歌。
  争女权,
  求平等,
  来到社会实验。
  推翻旧伦理,
  全凭你这心头一念。
  
  过南京!
  见着述弟;
  想象中下关车站,
  黄浦江畔,
  一刹那的别离难。
  同在世界上,
  说什么分散。
  何况情意绵绵,
  “藕断丝不断。”
  两月后,
  新大陆又见了述弟的足迹。
  大西洋的波澜,
  流不断你们的书翰;
  两个无线电杆,
  矗立在东西两岸
  气通霄汉。
  三月后,
  马赛海岸,
  巴黎郊外,
  我或者能把你看。
  
  行行珍重!
  你竟去了。
  你能去了。
  三个月没见你,
  进步的这般快了。
  
  ——九、六、八下午 恩来
  作于天津地方检察厅看守所
  
  〖附〗
  周恩来委托提前出狱的陶尚钊将这首诗和一封信,带给了李愚如。信文如下:
  愚如:
  你走了,不能送你,我做首诗送你吧!今天我从下午四点钟做起,做到六点半钟。居然成功了。这首诗的成绩,在我的诗集里总要算是“上中”了。
  你看看怎样?到南京请给述庵看看!海船无到,你能本着“天籁”和我一首吗?别了!三个月后,或者能见着,希望了。
  天安也有一首诗送你!
  恩来

【注释】 【念强】即陶尚钊同志。陶十一、二岁便积极参加天津学生爱国运动,经常激昂慷慨讲演于街头。被捕后,与周恩来关押在同一监狱中。出狱后,一九二○年十一月与周恩来一起乘船去法国勤工俭学,不幸早逝于巴黎。
【丹文】即赵光辰,原是觉悟社社员,后堕落。
【株守相等】这里是坐等的意思。
【心头一念】始终如一的信念。
【过南京!见着述弟】《天津学生联合会报》被反动当局查封后,潘述庵即返回南京金陵大学读书。
【新大陆又见了述弟的足迹】“新大陆”,指美国。一九二○年九月,潘述庵去美国留学。
【书翰】书信。
【气通霄汉】通过空间传达信息。
【行行】走了一程又一程。《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天籁】自然的音响。这里指的是写文章的才能。
【天安】即马骏同志。五四运动时期天津爱国进步团体“天津学生联合会”会长。当时与周恩来关押在同一监狱中。

【赏析】   一九二○年一月二十九日,周恩来领导一千多示威群众包围了直隶省公署,要求启封爱国团体,释放在押代表,结果自己也在当天下午二时被捕了。从一月到七月,他在检察厅对敌人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打乱他们的步调,揭破他们的阴谋,在难友中经常组织学习和讨论,亲自介绍马克思生平,讲阶级斗争史和剩余价值学说。当他听到“觉悟社”社员、协助他编辑《天津学生联合会报》的同班同学潘述庵(述弟)的好友、也是他自己的战友李愚如将去法国寻求革命真理时,他怀着按捺不住的激情,用两个多小时,在看守所写下这首为她送行的诗。
  李愚如,又名李锡志。原是天津市河北女子师范的学生。她积极支持和参加了周恩来等领导的天津学生爱国运动。周恩来等被捕入狱后,她多次去狱中看望。在周恩来、邓颖超等的关怀、鼓励下,她战胜了经济的困难,冲破舆论的阻力,毅然于一九二○年十月到巴黎公社的故乡、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法国去学习,成为我国最早到国外勤工俭学的女同志之一。诗题中的“述弟”,即潘述庵,又名潘世纶。他是周恩来在天津南开学校的同班同学,积极支持并参加了“敬业乐群会”。李、潘二人于一九二五年结婚。
  周恩来在这首诗中,首先热情地赞扬了战友的巨大进步,赞扬了她“兴勃勃的向上”的“决心”,勇敢地穿过“浪卷涛涌”“奔腾浩瀚”的海洋,去“自由故乡”寻求革命真理的精神。诗中还寄托着周恩来对战友的巨大勉励和殷切希望,希望她“磨炼”“才干”,回国后“扯开自由旗;唱起独立歌”,为“争女权,求平等”、“推翻旧伦理”而斗争。并情意深长地提醒自己的战友,不要为爱情所困扰,不要因暂时的利益而动摇赴法的信念,影响革命的前途。诗中还预言三个月后,自己一旦获得自由,也要奔赴先进的欧洲去寻求真理,为祖国的独立自由而奋斗。同年十一月,作者真的和陶念强(尚钊)一起,去法国勤工俭学了,比李愚如仅仅迟到一个月。
  这首诗作于一九二○年(民国九年)六月八日。原件存天津历史博物馆。


贡献者: 迪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