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望月輪小,不如臨海生。 又疑今夜看,難比故鄉明。 立柏正無影,清猿偏有聲。 數傢弦管外,傳此照離情。 建山惟上貢,采擷極艱辛。 不擬分奇品,遙將寄野人。 角開秋月滿,香入井泉新。 靜室無來客,碑黏陸羽真。 色變天星照,姿貞蜀土城。 視形全覺巨,到手卻如輕。 盛水蟾輸漾,澆茶雪片傾。 價令金帛賤,聲擊水冰清。 拂拭忘衣袖,留藏有竹籯。 入經思陸羽,聯句待彌明。 貪釘僧見,從來相府榮, 感情當愛物,隨坐更隨行。 衆寺臨溪水,東西屋數間。 詩傳叔倫句,真認貫休顔。 柳過深潭碧,人隨白鳥還。 斜陽三百裏,高甚水晶山。 今春北歸雁,秋至又南徵。 冷避燕關雪,暖逢湘水晴。 連行衝燒斷,並食雜鷗行。 沙上無繒弋,相呼一夜鳴。 月色照君琴,移床出木陰。 數聲廣陵水,一片古人心。 投劍功無補,衝冠怒亦深。 蹤能清客耳,還是亂時音。 不嚮山中住,城中住此身。 傢貧兒廢學,寺近佛為鄰。 雪長官河水,鴻驚釣渚春。 夜來遊嶽夢,重見日東人。 一別一百日,無書直至今。 幾回成夜夢,猶自廢秋吟。 小雪衣猶綌,荒年米似金。 知音人亦有,誰若爾知心。 灉湖春來水拍,天秋來水涸成乾田。 天地盈虛不可保,富貴於人豈長好。 古郡百蠻邊,蒼梧九點煙。 去傢疑萬裏,歸計在明年。 風順眠聽角,樓高望見船。 筠州當半道,長得秀詩篇。 嗜茶疑是病,羸瘦見詩形。 天斷徵鴻過,汀多香草青。 興高貧不覺,身遠事皆經。 歸路當遊嶽,僧言極可聽。 衡山七十二,高是祝融峰。 下界蠻方近,中天嶽勢崇。 四維皆佛占,絶頂正秋濃。 翼宿平垂地,雷池暗起竜。 簡書曾禹授,燔祭自周封。 拜廟巡陰石,看橋入古鬆。 雪深居板屋,日轉動廚鐘。 片水清如鏡,洞庭微見蹤。 天吏今如隱,相隨步野坡。 山高臨古郡,天小入江波。 香草春生遍,幽禽暮見多。 更增遊嶽思,昨有寺僧過。 寺基低且狹,半被石岩分。 水響常如雨,林寒忽聚雲。 空房人暫宿,半夜雁初聞。 此處能通蕩,僧傢卻不云。 飛下數千盡,全然無定形。 電橫天日射,竜出石雲腥。 壯勢春曾看,寒聲佛共聽。 昔人云此水,洗目最能靈。 我來無一語,閑認昔遊蹤。 誰種路傍樹,卻遮山上峰。 潭乾沉石露,人立去禽衝。 樵說仙橋險,因思在上封。 雁蕩最奇處,衆岩生此間。 問名僧盡識,得句客方閑。 洞峻獼猴入,天晴瀑布慳。 古時山未顯,謝守衹空還。 寺置有碑傳,觀音岩石前。 殿高燈焰短,山合磬聲圓。 窗靜吹寒雪,舂鳴落夜泉。 清遊人豈識,謂不似秋天。 庵是何年立,其中有一僧。 蒼崖從古險,白日少人登。 衆物清相映,吾生隱未能。 夜來新過虎,抓折樹根藤。 碣字芙蓉驛,喜行行不難。 路侵滄海過,人得異山看。 圓石蠔黏滿,平塗鷺立寒。 一遊期一月,回日必鼕殘。 白發白髭須,僧年八十餘。 已成重閣在,別置一庵居。 客喜逢煎茗,童寒免灌蔬。 小師南北去,近日各無書。 阿翁年刀老,生計在綸絲。 野不無人占,扁舟逐處移。 數鱗新柳串,一笛小兒吹。 有酒人傢醉,公卿要識誰。 瑟瑟負吹鬢發飛,自將莎草補簑衣。 小船撐入蘆花去,傢在溪邊多不歸。 路逢巴客買猿皮,一片蒙茸似黑絲。 常嚮小窗鋪坐處,卻思空𠔌聽啼時。 弩傷忍見痕猶在,笛響誰誇骨可吹。 古樹團團行路麯,無人來作野賓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