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曲清溪十里长,净涵天影与秋光。 此行却在樊川尾,稻熟鱼肥柿子黄。 近市铜章泊近郊,炯无尘虑挂秋毫。 含宏品彙知天大,照鉴容光仰日高。 市舍柔桑围幄幙,弄风新麦泛波涛。 巷歌野哭应听取,珍重吾家制锦刀。 诃诃诃,栖岩老法师, 寄我牧牛颂。我是人间百岁人, 今朝却作婴儿弄。堪笑其间有一牛, 满身变白尾犹黑。想君不是上上根, 教人费尽閒心力。我昔有一牛, 其毛元自白。如今牛已无, 欲求不可得。蓑笠与鞭绳, 同时皆弃掷。身心无住著, 冷坐溪边石。却问山中人, 閒寻牧牛客。 人看浴出如枯木,我自无心类死灰。 在处秋风吹鬓发,不堪更上雨花台。 未知何处是吾庐,南北悠悠意所如。 不爱渭川千亩竹,与君江上卜新居。 马头已匝三千里,故国轻抛二十年。 一片青山双鬓白,长盘岭下见乡人。 初过湖南正惨悽,朔风边雪远相随。 林欺橘柚看零落,岸拆蒹薜倚倒垂。 可是辋川真入画,须教梁苑遍题诗。 莫言北客都无有,且与湘人当土宜。 由来地气本无天,致感中和报有年。 拂槛穿帘初学舞,萦风带雨不成团。 清光并入书仙府,寒色偏留逐客船。 老杜题诗曾有乞,漂零今昔路人怜。 橘井苏仙宅,茶经陆羽泉。 万峰团雉堞,二水汇城輭。 岭下为迁客,人中得老成。 传经汉丞相,授讲鲁诸生。 五斗青衫色,三湘白发茎。 话言犹未尽,要作道州行。 进酒彤闱盏未乾,春怀元老在长安。 双壶犹带崤山雪,一酌能消塞北寒。 好是弟兄同受赐,更邀宾客共交欢。 逡巡若遇头纲品,感激方明壮士肝。 城上乌,山头月, 几点残星灭不灭,营中角声鸣咽咽。 战马嘶,征人发, 堂上双亲垂白发,闺中少妇年二八。 爷牵衣,儿抱膝, 东邻西邻哭声一,道上行客肠断绝。 清溪望处思悠悠,不独今人古亦愁。 借尔碧波明似镜,照予白发莹如鸥。 江山自美骚人宅,铙鼓常催过客舟。 惟有角声吹不断,斜阳横起九峰楼。 炎荒往返正三年,重过长芦古寺前。 万里风波行欲尽,停挠南望一潸然。 通鉴初成赐近臣,不遗疏贱布恩均。 我投淮水五千里,君滞周南二十春。 东观汗青身是梦,西宫削稿事如新。 细思当日修书者,祇有三人今一人。 荆棘芃芃百尺堆,路人云此是丛台。 雨中漳浦明还灭,门外青山去又来。 歌啸且从今日乐,是非谁管后人哀。 靓妆炫服寻为土,不似昆明堑劫灰。 打麦打麦,彭彭魄魄。 声在山南应山北,四月太阳出东北。 才离海峤麦尚青,转到天心麦已熟。 鹖旦催人夜不眠,竹鸡叫雨云如墨。 大妇腰鐮出,小妇具筐逐。 上垅先捋青,下垅已成束。 田家以苦乃为乐,敢惮头枯面焦黑。 贵人荐庙已尝新,酒醴雍容会所亲。 曲终厌饫劳童仆,岂信田家未入脣。 尽将精好输公赋,次把升斗求市人。 麦秋正急又秧禾,丰岁自少凶岁多, 田家辛苦可奈何。将此打麦词, 兼作插禾歌。 晓辞洛水滨,暮宿河之涘。 四野漫漫不见人,竟日止能行数里。 浑然天地为一色,渭水南北复何似。 五陵鹰犬争合围,十宅管弦初热耳。 连宵耿耿照鬓发,迎马点衣犹未已。 但得来年春麦熟,暂困泥涂复何耻。 农夫南亩未厌多,却入长安作泥滓。 一夜蛙声不暂停,近如相和远如争。 信知不为官私事,应恨疏萤彻夜明。 东郡韩延寿,黎阳李魏公。 一时推岂弟,累代想英雄。 草木芳菲外,山河感慨中。 但逢川上客,不见狎鸥翁。 繁华盖尽一时间,烟雨濛濛气象閒。 今日登临何所似,慈恩塔上望南山。 洛阳才子见长沙,自识中丹鬓未华。 文武才全皆不试,丹青笔妙更谁加。 老杉列在堂皇上,小景将归学士家。 我有故山常自写,免教魂梦落天涯。 采石山头秋月明,姑孰堂下秋水清。 可恨世人皆捉月,如何偏解溺先生。 并桥冰乍泮,隔岸柳初黄。 河上春犹浅,天涯日渐长。 平时好行乐,往事入思量。 最恨三年别,应添两鬓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