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300首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On the Mountain Holiday Thinking of my Brothers in Shandong(王維 Wang Wei)
夜雨寄北 Note on a Rainy Night to a Friend in the North(李商隱 Li Shangyin)
出塞 Over the Border(王昌齡 Wang Changling)
詠懷古跡之五 Thoughts of Old Time V(杜甫 Du Fu)
登高 A Long Climb(杜甫 Du Fu)
客至 A Hearty Welcome to Vice-prefect Cui(杜甫 Du Fu)
春望 A Spring View(杜甫 Du Fu)
終南山 Mount Zhongnan(王維 Wang Wei)
靜夜思 IN THE QUIET NIGHT(李白 Li Bai)
八陣圖 The Eight-sided Fortress(杜甫 Du Fu)
塞下麯之二 Border-songs II(盧綸 Lu Lun)
蜀道難 Hard Roads in Shu(李白 Li Bai)
竹裏館 Lodge Among the Bamboos(王維 Wang Wei)
鹿柴 Deer-park Hermitage(王維 Wang Wei)
將進酒 Bringing in the Wine(李白 Li Bai)
在獄詠蟬·並序 A Political Prisoner Listening to a Cicada(駱賓王 Luo Binwang)
和晉陵陸丞相早春遊望 On a Walk in the Early Spring Harmonizing a Poem By my Friend Lu Stationed at Changzhou(杜審言 Du Shenyan)
月夜 On a Moonlight Night(杜甫 Du Fu)
登金陵鳳凰臺 On Climbing in Nanjing to the Terrace of Phoenixes(李白 Li Bai)
行路難之一 The Hard Road(李白 Li Bai)
夢遊天姥吟留別 Tianmu Mountain Ascended in a Dream(李白 Li Bai)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A FAREWELL TO SECRETARY SHUYUN AT THE XIETIAO VILLA IN XUANZHOU(李白 Li Bai)
古意呈補闕喬知之 Beyond Seeing(瀋佺期 Shen Quanqi)
登幽州臺歌 Ballad on Climbing Youzhou Tower(陳子昂 Chen Ziang)
多首一頁
七言絶句 Seven quatrains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時年十七
On the Mountain Holiday Thinking of my Brothers in Shandong

王维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譯者: Witter Bynner

【朗誦者】 石榴花開

【白話文】 獨自流落他鄉,長做異地之客,
每逢佳節良辰,越發思念眷親。
遙想今日重陽,兄弟又在登高,
他們佩帶茱萸,發覺少我一人。

【注釋】 1、登高:陰歷九月九日重陽節,民間有登高避邪的習俗。
2、茱萸:一種植物,傳說重陽節紮茱萸袋,登高飲菊花酒,可避災。

【賞析】   詩寫遊子思鄉懷親。詩人一開頭便緊急切題,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凄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詩一躍而寫遠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陽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復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麯折有緻。“每逢佳節倍思親”千百年來,成為遊子思念的名言,打動多少遊子離人之心。
  
  [鑒賞]
  王維是一位早熟的作傢,少年時期就創作了不少優秀的詩篇。這首詩就是他十七歲時的作品。和他後來那些富於畫意、構圖設色非常講究的山水詩不同,這首抒情小詩寫得非常樸素。但千百年來,人們在作客他鄉的情況下讀這首詩,卻都強烈地感受到了它的藝術力量。這種藝術力量,首先來自它的樸質、深厚和高度的藝術概括。
  詩因重陽節思念家乡的親人而作。王維傢居蒲州(今山西永濟),在華山之東,所以題稱“憶山東兄弟”。寫這首詩時他大概正在長安謀取功名。繁華的帝都對當時熱中仕進的年輕士子雖有很大吸引力,但對一個少年遊子來說,畢竟是舉目無親的“異鄉”;而且越是繁華熱鬧,在茫茫人海中的遊子就越顯得孤孑無親。第一句用了一個“獨”字,兩個“異”字,分量下得很足。對親人的思念,對自己孤孑處境的感受,都凝聚在這個“獨”字裏面。“異鄉為異客”,不過說他鄉作客,但兩個“異”字所造成的藝術效果,卻比一般地敘說他鄉作客要強烈得多。在自然經濟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時代,不同地域之間的風土、人情、語言、生活習慣差別很大,離開多年生活的故鄉到異地去,會感到一切都陌生、不習慣,感到自己是漂浮在異地生活中的一葉浮萍。“異鄉”、“異客”,正是樸質而真切地道出了這種感受。作客他鄉者的思鄉懷親之情,在平日自然也是存在的,不過有時不一定是顯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種觸媒──最常見的是“佳節”──就很容易爆發出來,甚至一發而不可抑止。這就是所謂“每逢佳節倍思親”。佳節,往往是傢人團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對家乡風物的許多美好記憶聯結在一起,所以“每逢佳節倍思親”就是十分自然的了。這種體驗,可以說人人都有,但在王維之前,卻沒有任何詩人用這樣樸素無華而又高度概括的詩句成功地表現過。而一經詩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現客中思鄉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
  前兩句,可以說是藝術創作的“直接法”。幾乎不經任何迂回,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潮,出現警句。但這種寫法往往使後兩句難以為繼,造成後勁不足。這首詩的後兩句,如果順着“佳節倍思親”作直綫式的延伸,就不免蛇足;轉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難辦到。作者采取另一種方式:緊接着感情的激流,出現一泓微波蕩漾的湖面,看似平靜,實則更加深沉。
  重陽節有登高的風俗,登高時佩帶茱萸囊,據說可以避災。茱萸,一名越椒,一種有香氣的植物。三四兩句,如果衹是一般化地遙想兄弟如何在重陽日登高,佩帶茱萸,而自己獨在異鄉,不能參與,雖然也寫出了佳節思親之情,就會顯得平直,缺乏新意與深情。詩人遙想的卻是:“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說,遠在故鄉的兄弟們今天登高時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卻發現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內。好象遺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鄉的兄弟共度佳節,反倒是兄弟們佳節未能完全團聚;似乎自己獨在異鄉為異客的處境並不值得訴說,反倒是兄弟們的缺憾更須體貼。這就麯折有緻,出乎常情。而這種出乎常情之處,正是它的深厚處、新警處。杜甫的《月夜》:“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和這兩句異麯同工,而王詩似乎更不着力。
  
  (劉學鍇)



【北美枫文集】唐詩300首

【資料來源】 128_70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