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房子沒有人住了,”你告訴我。所有的人都走了。客廳、臥室、院子,都是空的。因為所有的人都離開了,沒有人留下。
我對你說:人離開的時候還會留下。衹要有一個人經過,那地點就不荒涼。荒涼的是人的孤獨,是從來沒有人經過的地方。新房子的死氣比舊房子更沉,因為它的墻裏衹有石頭或者鋼鐵,沒有人。一所房子存在於世,並非由建成的時候開始,是從有人入住的時候開始。一所房子,像墳墓一樣,需要靠人生存。這就是一所房子為什麽跟一座墳墓那麽相似的原故。房子從活人那裏得到營養,墳墓從死人那裏得到營養。因此前者站着而後者躺着。
在現實裏,所有的人都已經離開那房子,然而事實上所有的人都還留在那裏。留下的不僅有他們的記憶,還有他們本身。而且,他們不僅僅留在房子裏,他們的生活還在房子周圍延續。活動和行為,出門乘坐火車或者飛機或者騎馬,用腳走路或者爬行。在房子裏延續的是器官,是推進和循環的原動力。已經離開的是腳步、親吻、寬恕和罪行。仍然留在房子裏的,是腳、嘴唇、眼睛和心。否定與肯定、善與惡,都消散了,仍然留在房子裏的,是行為的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