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首一頁 |
【賞析】 《平湖秋月》是廣東音樂名傢呂文成的代表作,又名《醉太平》,又有說以江南絲竹八大套中的《歡歌》發展而成,此麯廣泛流傳在粵劇音樂中。30年代,呂文成於中秋時節暢遊杭州西湖,西湖美麗的景色,使他感慨萬分,觸景生情,遂創作了這首描寫月夜西湖景色,贊美大自然好風光,麯調輕柔秀美的作品,表達他對西湖美景的感受。
這是廣東音樂抒情樂麯中的佳品。該麯以清新明快、悠揚華美的旋律,描寫了杭州西湖的勝景之一“平湖秋月”:皎潔秋月清輝下的西湖幽靜迷人,秋夜景象平和、靜謐,晚風輕拂、素月幽靜。一潭平靜的湖水,映照著一輪皎潔的秋月,碧空萬裏,波光閃爍,青山,樹,亭臺,樓閣,在月光下仿佛披上了一層輕紗。整個西湖好象是一個童話世界。樂麯奏出詩般的意境,也寄托了人們嚮往美好生活、渴望太平的願望和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描繪出中國江南湖光月色,詩情畫意的夜景,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景色的感受與熱愛。全麯一氣呵成,酣暢抒情,被譽為中國器樂作品中最出色的旋律之一。
全麯旋律進行起伏徐緩,少有突跳的音程出現。音樂連綿且內涵豐富,令人聯想起月明風清、湖光水色、麯徑通幽的秋夜美景。那平和與細膩的旋律讓人感受到一種如夢般的朦朧和優美的意境。
此麯在粵樂中,以高鬍演奏和小合奏最為普及,用古箏彈奏則另有一種詩情畫意的味道。
附:
平湖秋月(Autumn Moon over the Calm Lake)
景區位於白堤西端,孤山南麓,瀕臨外西湖。其實,作為西湖十景之一,南宋時平湖秋月並無固定景址,這從當時以及元,明兩朝文人賦詠此景的詩詞多從泛歸舟夜湖,舟中賞月的角度抒寫不難看出,如南宋孫銳詩中有“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處泛舟”之句;明洪瞻祖在詩中寫道:“秋舸人登絶浪皺,仙山樓閣鏡中塵。“留傳千古的明萬歷年間的西湖十景木刻版畫中,《平湖秋月》一圖也仍以遊客在湖船中舉頭望月為畫面主體。
< http://www.artx.cn/
現在的平湖秋月景址,實際上是康熙三十八年以後纔確定下來的。當時將這裏原有的竜王堂為御書樓,樓前鋪建跳出湖面的石平臺,臺周圍以欄桿,旁構水軒,懸挂康熙禦題“平湖秋月”匾額,後人又勤石建景碑亭於其左。
新中國成立以後,經重新規劃和逐年翻建,擴建,新建,這裏形成了一片狹長的沿湖園林,遍植四季花木,點綴假山疊石,亭臺樓閣錯落其間,更加宜賞月,宜品茗,宜休閑。
西湖秋月之夜,自古公認為良辰美景,充滿了詩情畫意。平湖秋月高閣凌波,綺窗俯水,平臺寬廣,視野開闊,秋夜在此縱目高眺遠望,但見皓月當空,湖天一碧,金風送爽,水月相溶,不知今夕何夕。其實美景又何止秋季,何止月夜,清駱成驤有撰有一副楹聯:“穿牖而來夏日清風鼕日日,捲簾相見前山明月後山山。”
儘管平湖秋月景區範圍在西湖十景景區中也許是最小的,但人們仍可以在此尋訪和體味到歷史古跡和文化藴涵。早在唐朝,這裏就建成望湖亭。南宋時,隨着孤山皇傢道觀四聖延祥觀的建造,這裏又建望月亭。“望湖”,“望月”,這兩“望”為日後平湖秋月定址於此埋下伏筆。明萬歷年間,司禮太監孫隆斥巨資復建西湖舊景時,曾對望湖亭大加修繕,
文學家張岱在《西湖尋夢》中記載道:“修葺華麗,增築露臺,可風可月,兼可肆設席,笙歌劇戲,無日無之。今變建竜王堂。”
位於景區偏西處的湖天一碧樓,原是清末民初猶太富商,“冒險傢”哈同的私人別墅“羅苑”中的遺物,後來成為中國現代新興木刻運動的搖籃棗——八藝社所在地。如今,這裏闢為西泠書畫院,為湖山勝景更添一份書捲氣。
(藝術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