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 歌曲作者 Ge Quzuozhe  现代中国  
我衹在乎你 I Fussy you
離開地球表面 Departure globe land
楓葉飄飄 Maple Leaf Durian
踏雪尋梅 Braving the snow Search Mei
校園的早晨 Campus of morn
守月亮 defend cynthia
如果你也聽說 If you Also understand
月牙灣 Crescent bay
出神入化 reach the acme of perfection
玩酷 Play It Cool
窮開心 Poor boot
愛的期限 loving quantity
生日快樂 Happy birthday!
昭君怨 Lamentations of Lady Zhaojun
葬花吟 zanghuayin
雲水禪心 Yun Shui Zen
八月桂花遍地開 Aug laurel Flowers All over open
我不想說我是雞 Me indisposition Said I was chicken
菊花臺 chrysanthemum parterre
死了都要愛 Have had one's chips Must be love
千裏之外 the winged steed off
暗香 plum
愛如潮水 Love, such as tide
圓月亮 circularity cynthia
多首一頁
歌麯 melody
乐岛听歌
高山流水

歌曲作者


【賞析】   伯牙原姓俞,名瑞,伯牙是他的字,春秋戰國時期楚國郢都(今湖北荊州)人,後在晉國當大夫,在一次回鄉途經漢水,鼓琴時遇到鐘子期,結為兄弟,並約定來年中秋再見,不料,第二年,伯牙赴約時,子期已病故。伯牙於墳前祭拜後,摔琴以謝子期知音之情。
  
  據《琴操》、《樂府解題》記載:著名琴傢成連先生是伯牙的老師,伯牙跟成連學了三年琴卻沒有太大的長進。某天,成連對伯牙說:“我能教你彈琴而不能教你移情,我有一位叫萬子春老師,住在東海的蓬萊山上,他善於彈琴也善於移情,我們一起去拜訪他。”伯牙當然樂意,於是他們就一起去東海。可伯牙到了東海,並未見到萬子春,衹看見洶涌的波濤,杳深的山林和悲啼的群鳥,伯牙心中豁然一亮,感慨地說:“先生移我情矣!”於是創作了《水仙操》。
  
  摘錄關於高山流水的典故如下:
  據《呂氏春秋.本味篇》載:伯牙鼓琴,鐘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鐘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時而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流水”鐘子期死,伯牙摔琴絶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據《列子》載: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伯牙遊於泰山之陰,卒逢暴雨,止於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麯每奏,鐘子期輒窮其趣。伯牙乃捨琴而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象猶吾心也。吾於何逃哉?”
  
  “高山流水”麯同樣也是出自於這個典故,伯牙可以稱作是我國古代最優秀的古琴傢,而鐘子期則可被稱作最早的音樂鑒賞傢。現在我們聽到的琴麯《高山流水》是清末的版本,它是後人根據鐘子期與伯牙的故事寫的,有多種譜本。有琴麯和箏麯兩種,兩者同名異麯,風格完全不同。
  
  古代琴麯。戰國時已有關於高山流水的琴麯故事流傳,故亦傳《高山流水》係伯牙所作。樂譜最早見於明代《神奇秘譜(朱權成書於1425年)》,此譜之《高山》、《流水》解題有:“《高山》、《流水》二麯,本衹一麯。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樂山之意。後志在乎流水,言智者樂水之意。至唐分為兩麯,不分段數。至來分高山為四段,流水為八段。”兩千多年來,《高山》、《流水》這兩首著名的古琴麯與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在人民中間廣泛流傳。
  
  隨着明清以來琴的演奏藝術的發展,《高山》、《流水》有了很大變化。《傳奇秘譜》本不分段,而後世琴譜多分段。明清以來多種琴譜中以清代唐彝銘所編《天聞閣琴譜》(1876年)中所收川派琴傢張孔山改編的《流水》尤有特色,增加了以“滾、拂、綽、註”手法作流水聲的第六段,又稱“七十二滾拂流水”,以其形象鮮明,情景交融而廣為流傳。據琴傢考證,在《天聞閣琴譜》問世以前,所有琴譜中的《流水》都沒有張孔山演奏的第六段,全麯衹八段,與《神奇秘譜》解題所說相符,但張孔山的傳譜已增為九段,後琴傢多據此譜演奏。
  
  另有箏麯《高山流水》,音樂與琴麯迥異,同樣取材於“伯牙鼓琴遇知音”。現有多種流派譜本。而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則是浙江武林派的傳譜,旋律典雅,韻味雋永,頗具“高山之巍巍,流水之洋洋”貌。
  
  山東派的《高山流水》是《琴韻》、《風擺翠竹》、《夜靜鑾鈴》、《書韻》四個小麯的聯奏,也稱《四段麯》、《四段錦》。
  
  河南派的《高山流水》則是取自於民間《老六板》板頭麯,節奏清新明快,民間藝人常在初次見面時演奏,以示尊敬結交之意。這三者及古琴麯《高山流水》之間毫無共同之處,都是同名異麯,風格也完全不同。
  (藝術中國)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