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宇風清,金莖露爽,五日新秋。 正好小軒,相逢初度,七十邊頭。 滿前白發悠悠。 有抱得曾孫弄否。 從此長看,星明南極,人醉西樓。 池南夜觀天,鬥柄長籬離。 其間第四星,此點光猶癡。 流空萬螢火。照我雙鬢絲。 相待滄海月,坐到三更時。 須臾衆色盡,造化一事奇。 手中公瑾扇,皎然相發揮。 風翻頭上巾,舞過池影西。 惟有雞冠兩樹花,一笑如受纏頭歸。 不更江上伴漁翁,獨特移根一畝宮。 人見空空當北面,誰知節節受西風。 雲衣不使通身緑,露慘能令滿意紅。 卻笑曾看齊物論,夜來燈火事匆匆。 秋清亦足發,弄不俯晴川。 顧影非坡月,昂首是梵天。 人才三國後,邊信十年前。 吹備歸樊口,蘆花落滿船。 泉翁上下數千年,精力平生涑水然。 白發滿頭猶未了,青燈與影每相鄰。 書成不與無金𠔌,寶秘惟知有木天。 兩夜秋窗風雨暗,老人也有可炊煙。 竜髯初一振,人盡息其機。 池靜朱華出,山涼白鳥歸。 灑能無已已,詩豈去非非。 仰面楚天過,浮雲似白衣。 兒時說伯亦吾羞,章甫何如不世謀。 延伫群竜開日月,可堪兩鳥聒春秋。 十年謾說江湖爾,末路唯求飽暖休。 心事黃花同□皦,保當籬下話從頭。 老農群兒去聚沙,不知桃子結西華。 歸來鄉井半鬼錄,依舊湖山一會傢。 白蓋年深蝸浼浼,緑陰人靜鵲槎槎。 江流依舊皆明德,解見南涯媒北涯。 重臺梔子玉攢花,初夏湖山一供嘉。 三嗅馨香幾欲泣,年時曾食故侯瓜。 今朝二供亦相宜,眼底忘憂粲是詩。 有恨春風不相待,山林着在日長時。 三供飛來個白鷗,炯然點破一池幽。 午陰小扇人回首,何許白蘋江上愁。 山靈渾不倦差排,四供相隨好雨來。 花木成行新膏沐,麻鞋更上一層臺。 五供翛然可是鮮,一生衹抱石頭眠。 死應不恨為馮劍,夏日攸山二十年。 六供菖陽氣味真,還教繩墨百年身。 幅巾清脫山風外,都等離騷說衆人。 年年漂泊得康強,美景良辰每不忘。 千丈木蘭從夢見,一瓢菖歜在淮香。 人生慷慨黃金短,天下升平白發長。 回首石橋正惆悵,小兒江口日涼涼。 鳥鳴木陰深,魚動陂水漫。 燕坐南窗下,欣然得幽伴。 盈盈菩薩面,一莞生幾案。 恍如空墮落,着我丈室看。 地偏風日隔,香豔不耗散。 無土種一根,他鄉得把玩。 嬌嬈目接熟,老醜面失半。 物忌停涵久,無嫌汲新換。 不懷妙色身,長作如是觀。 客上高樓春已非,山花無語野禽啼。 未論老子從前事,且看涪翁以後題。 汴水悠悠雲盡處,襄州漠漠月明西。 登臨豈是為行樂,試倚長風聽鼓鼙。 雨餘玉帶已浮杯,未辦龐眉一笑陪。 春嚮五更拋我去,君從何處看花來。 商丘大夏三十魄,白水青鬆大小回。 此去政須籠短帽,瑤階領鶴恣徘徊。 無何母子靡不足,偏提進退問為𠔌。 閑心青山雙屬玉,江南野水連天緑。 萬裏夷夏範我軀,如鴟百發一無虛。 卻呼赤手烹雙鯉,便計長竿上六魚。 此去重看黃鶴賦,所慚未識古蒙書。 吟身衹倚春風健,道不能頗盍不蜍。 南山歲雲莫,此日別玄同。 至今梅花句,華耀白發翁。 三見秋江月,何事苦縈係。 兩夜金風生,吹清幾山桂。 所思酹尊酒,叱鬼上車柳。 長笑鏡石邊,更作推敲手。 炯然此心期,相照應萬時, 黃千不用多,拜手藏君詩。 老來凡事不須知,衹着衝襟嚮聖涯。 怊悵無人思禍水,一窗夜雨客談詩。 書生何飾結天各,忽放晴光渺四涯。 一片歸心湖草外,輕風搖艇自吟詩。 閑隨川上弄晴漪,歸飲無何政謂宜。 雲去但驚山朵朵,月明空想佩離離。 高樓長笛無人聽,一日三秋有我詩。 此意悠悠浮劍外,緑陰深處衹鶯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