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首一頁 |
【賞析】 這首詩最早錄載於《樹萱錄》。書中說:“番禺鄭僕射嘗遊湘中,宿於驛樓,夜遇女子誦詩……頃刻不見。”所誦即上詩。鬍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魏慶之《詩人玉屑》都轉錄了《樹萱錄》的記載。前者把它列入“鬼詩”類,後者則列為“靈異”類。《全唐詩》的編者在收錄此詩時,刪去了《樹萱錄》關於它的本事的記載,題其作者為“湘驛女子”。
湘驛女子的姓名、身世已不傳,衹能從她留下的這首詩中,窺見其生活的片斷和詩才之一斑。
全詩四句,二十字,寫一個失去了幸福的愛情生活的女子心靈上的痛苦。內容豐富,感情強烈,模聲繪色,形象鮮明,藝術概括力很強。
首句五字,用重彩抹出一幅楓葉爛漫、秋色正濃的畫面。那優美的景色,宜人的氣候,令人心醉神馳。“霜葉紅於二月花”自是狀秋色的名句,然“紅樹醉秋色”的境界,卻也別具韻味。着一“醉”字,把“紅樹”與“秋色”聯繫起來,使抽象的秋色具體可感。用字精煉,以少勝多。
第二句“碧溪彈夜弦”,也寫得情韻縈繞,優美動人。白晝消逝,夜幕降臨,碧藍澄澈的溪水,潺潺流動,好象有人在輕輕撥動着琴弦。夜色如許,如何能不動人情思?這裏,“碧”是個訴諸視覺的顔色字。在一般的夜晚,是無法分辨水色的。衹有憑藉天空的明月,身臨溪畔的人,纔有可能見得真切,辨得清楚。“彈”字下得也很妙。它不僅寫出溪流富有音樂般的詩韻,而且以動顯靜,把一個萬籟俱寂的夜色,烘托得更加幽深。詩雖未寫月,卻自有一輪明月朗照;未寫人,卻有一個少女的倩影徘徊溪畔;未寫情,卻有一縷悲哀寂寞的情絲,從“夜弦”的麯調中輕輕流出,如泣如訴,縈回耳際。這種虛中見實、實中見虛的寫法,筆墨經濟,含藴豐富,讀來餘韻裊裊,饒有情趣。
接着,“佳期不可再”,陡然一轉,直言不諱地把這位徘徊於月下溪畔的女子內心的秘密,和盤托出。原來她是位失戀的女子,曾有過幸福的愛情,而現在,“佳期”卻一去不復返了。可是這位多情女子還象過去一樣熱戀着所愛的人。在楓葉如醉、碧溪夜月的環境中,她徘徊着,回憶着,盼望着,等待着,從原野來到溪邊,從白天直至深夜。可是,物是人非,再也見不到他的身影。寥寥五字,把這位滿懷希望的女子推嚮了絶望的深淵。今後的生活又將如何呢?回答是:“風雨杳如年”。風雨如晦,度日如年,未來的日子是渺茫、悲涼、凄楚的。如果我們把這裏的“風雨”理解為社會“風雨”的話,那麽這詩所寫的愛情悲劇,就具有更廣泛深刻的社會意義了(鄧光禮)
【資料來源】 866_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