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首一頁 |
【賞析】 十月革命的勝利給中國知識分子帶來“勞工神聖”的思想。“五四”前後,出現了一批反映人力車夫生活的作品,單以《新青年》而論,直接以“人力車夫”為題的,就有瀋尹默、鬍適的詩,陳綿的短劇。同情、憐憫、人道主義、勞資協作、互愛互助等主題的作品,連篇纍牘地出現。連“覺悟社”部分成員也主張將“共同生活”與他們原來提倡的“家庭問題”、“工讀主義”並列,幾次組織社內討論。一九一九年十二月,魯迅發表《一件小事》,通過一個人力車夫的形象,暗示知識分子應當嚮勞動人民學習,作品展示了高過於同時代人的思想立場。就在同一個月,周恩來寫了這篇《死人的享福》,在觀念上批判鬍適,揭示了“互助”、“協作”、“共同生活”之類虛偽欺騙的實質。全詩先用十行敘述故事,其中九、十兩行寫浮面現象,托出虛假的互助感情,而後將轉折的重點放在第十一行句末的一個問號上,嚮所謂“共同生活”提出懷疑的挑戰,又用兩句話直截了當地作了回答。那兩句的讀法應該是:
活人的——勞動!死人的——享福!
“活”和“死”在這裏都是動詞(即及物動詞),意思是說:養活人的人,永遠辛苦地勞動着;而剝削、壓迫、置人於死地的人,卻始終在那裏逍遙享福,這便是“共同生活”的現狀。作者觸及的是深刻的社會本質問題,卻將它一語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