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杨万里 Yang Wanli  宋代   (1127~1206)
昭君怨·荷雨 Lamentations of lady zhaojun Dutch rain
好事近 Good near
水調歌頭 Shuidiaogetou
念奴嬌 Stories of
武陵春 Wu Ling Chun
昭君怨 Lamentations of Lady Zhaojun
憶秦娥 Same Name
歸去來兮引 Go back Come back Citation
歸去來兮引 Go back Come back Citation
歸去來兮引 Go back Come back Citation
歸去來兮引 Go back Come back Citation
歸去來兮引 Go back Come back Citation
歸去來兮引 Go back Come back Citation
歸去來兮引 Go back Come back Citation
歸去來兮引 Go back Come back Citation
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萬花川𠔌望月作) Good near Jul thirtieth day of a month yedeng blossoms kawadani full moon work
武陵春 Wu Ling Chun
安樂廟頭 Cushion Temple Head
岸柳 An Liu
岸沙 Shore sand
岸樹二首
岸樹二首
八月十二日夜誠齋望月 aug Twelfth Night Chengzhai full moon
八月朔曉起趣辨行李 Aug beginning Xiao qi Interest identified luggage/baggage
多首一頁
古詩 ancient style poetry
昭君怨

杨万里


  (賦鬆上鷗·晚飲誠齋,忽有一鷗來泊鬆上,已而復去,感而賦之)
  偶聽鬆梢撲鹿。
  知是沙鷗來宿。
  稚子莫喧嘩。
  恐驚他。
  俄頃忽然飛去。
  飛去不知何處。
  我已乞歸休。
  報沙鷗。

【賞析】   本詞是楊萬裏辭官歸隱家乡江西吉水時的作品,題目《賦鬆上鷗》說明,這是一首詠物詞。小序交代了鷗來復去的時間、地點和經過,“感而賦之”一句,則說明寫作動機。
  
    上片寫作者靜坐書室,意外地聽窗外松樹上有沙鷗前來投宿,十分驚喜。“偶聽鬆梢撲鹿”,“偶”字意即偶然地,或者說是意料之外地,“撲鹿”是象聲詞。首句說,他偶然聽到門前松樹梢上有飛鳥拍打翅膀的“撲鹿”聲,憑着生活經驗,他“知是沙鷗來宿”。首二句無絲毫的渲染與誇飾,似乎是簡單地平鋪直敘,但衹要稍稍揣摩,便不難發現,這十二個字既寫出了環境的寂靜,又寫出了樹上鷗鳥的活動,從字面看,人未見形,鷗未露體,而在讀者的意念中,卻分明“看”到作者凝神諦聽的神態,“聽”到沙鷗抖動翅膀的撲撲鹿鹿的聲音,這足以說明,這兩句近似口語的話,並非隨意信手寫來,而是經過認真推敲錘煉而得,因此頗為傳神。
  
    “稚子莫喧嘩,恐驚他。”沙鷗前來投宿,作者無限欣喜,他小心翼翼地嚮正在玩耍的孩子們示意,告誡他們不要吵鬧,恐怕驚嚇了鷗鳥。這兩句於字裏行間透露出作者對沙鷗這種鳥兒非常喜歡,同時表現了作者對生活的熱愛,而且增加了本詞的生活氣息。“莫”字和“恐”字表達出作者對沙鷗由衷的喜愛。
  
    下片寫鷗鳥遠飛,詞人不免悵然若有失,進而將鷗鳥人格化,與之溝通思想,藉以抒發心志。“俄頃忽然飛去,飛去不知何處?”作者正因為沙鷗落在“誠齋”門前松樹上高興,轉瞬間沙鷗忽然振翅遠飛,作者深感失望,先前的激情頓時冷落下來。“不知何處”說明作者對鷗鳥十分記挂,面對一片空虛的茫茫夜空,他萬分焦慮,卻又無可如何。兩句中“飛去”二字重複使用,這種手法在現代修辭學上稱為“頂真”,因為用得恰切自然,所以讀起來絲毫沒有重複的感覺。
  
    “我已乞歸休,報沙鷗。”結尾兩句,作者和盤托出心志,把自己辭官歸隱的事告訴沙鷗,表述了他期望求得沙鷗“理解”的心情。據《宋史》記載,楊萬裏長期被貶,憤而辭官傢居,臨終前曾有“韓佗胄姦臣,專權無上,動兵殘民,謀危社稷。吾頭顱如許,報國無路,惟有孤憤!”的話,說明他因為報國無門,又不被人理解,憂憤至死。本詞把沙鷗視為“知己”,寄托自己的感情,其意也在於排解內心的苦悶。(王方俊)



【北美枫文集】松樹沙鷗
編輯者: 白水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