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首一頁 |
【注釋】 【念強】即陶尚釗同志。陶十一、二歲便積極參加天津學生愛國運動,經常激昂慷慨講演於街頭。被捕後,與周恩來關押在同一監獄中。出獄後,一九二○年十一月與周恩來一起乘船去法國勤工儉學,不幸早逝於巴黎。
【丹文】即趙光辰,原是覺悟社社員,後墮落。
【株守相等】這裏是坐等的意思。
【心頭一念】始終如一的信念。
【過南京!見着述弟】《天津學生聯合會報》被反動當局查封後,潘述庵即返回南京金陵大學讀書。
【新大陸又見了述弟的足跡】“新大陸”,指美國。一九二○年九月,潘述庵去美國留學。
【書翰】書信。
【氣通霄漢】通過空間傳達信息。
【行行】走了一程又一程。《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天籟】自然的音響。這裏指的是寫文章的才能。
【天安】即馬駿同志。五四運動時期天津愛國進步團體“天津學生聯合會”會長。當時與周恩來關押在同一監獄中。
【賞析】 一九二○年一月二十九日,周恩來領導一千多示威群衆包圍了直隸省公署,要求啓封愛國團體,釋放在押代表,結果自己也在當天下午二時被捕了。從一月到七月,他在檢察廳對敵人進行了英勇頑強的鬥爭,打亂他們的步調,揭破他們的陰謀,在難友中經常組織學習和討論,親自介紹馬剋思生平,講階級鬥爭史和剩餘價值學說。當他聽到“覺悟社”社員、協助他編輯《天津學生聯合會報》的同班同學潘述庵(述弟)的好友、也是他自己的戰友李愚如將去法國尋求革命真理時,他懷着按捺不住的激情,用兩個多小時,在看守所寫下這首為她送行的詩。
李愚如,又名李錫志。原是天津市河北女子師範的學生。她積極支持和參加了周恩來等領導的天津學生愛國運動。周恩來等被捕入獄後,她多次去獄中看望。在周恩來、鄧穎超等的關懷、鼓勵下,她戰勝了經濟的睏難,衝破輿論的阻力,毅然於一九二○年十月到巴黎公社的故鄉、馬剋思主義廣泛傳播的法國去學習,成為我國最早到國外勤工儉學的女同志之一。詩題中的“述弟”,即潘述庵,又名潘世綸。他是周恩來在天津南開學校的同班同學,積極支持並參加了“敬業樂群會”。李、潘二人於一九二五年結婚。
周恩來在這首詩中,首先熱情地贊揚了戰友的巨大進步,贊揚了她“興勃勃的嚮上”的“决心”,勇敢地穿過“浪捲濤涌”“奔騰浩瀚”的海洋,去“自由故鄉”尋求革命真理的精神。詩中還寄托着周恩來對戰友的巨大勉勵和殷切希望,希望她“磨煉”“才幹”,回國後“扯開自由旗;唱起獨立歌”,為“爭女權,求平等”、“推翻舊倫理”而鬥爭。並情意深長地提醒自己的戰友,不要為愛情所睏擾,不要因暫時的利益而動搖赴法的信念,影響革命的前途。詩中還預言三個月後,自己一旦獲得自由,也要奔赴先進的歐洲去尋求真理,為祖國的獨立自由而奮鬥。同年十一月,作者真的和陶念強(尚釗)一起,去法國勤工儉學了,比李愚如僅僅遲到一個月。
這首詩作於一九二○年(民國九年)六月八日。原件存天津歷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