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李白 Li Bai  唐代   (701~762)
菩薩蠻 Song Form
憶秦娥 Same Name
靜夜思 IN THE QUIET NIGHT
古風 archaism
公無渡河 No public cross the river
蜀道難 Hard Roads in Shu
梁甫吟 Liang Fu Yin
烏夜啼 Wu Yeti
將進酒 Bringing in the Wine
遠別離 apo- leave
行行遊且獵篇 Trekking Youqieliepian
登金陵鳳凰臺 On Climbing in Nanjing to the Terrace of Phoenixes
行路難之一 The Hard Road
夢遊天姥吟留別 Tianmu Mountain Ascended in a Dream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A FAREWELL TO SECRETARY SHUYUN AT THE XIETIAO VILLA IN XUANZHOU
贈汪倫 To Wang Lun
獨坐敬亭山 Alone Looking at the Mountain
早發白帝城 Through the Yangzi Gorges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DOWN ZHONGNAN MOUNTAIN TO THE KIND PILLOW AND BOWL OF HUSI
月下獨酌 Drinking Alone under the Moon
春思 IN SPRING
關山月 THE MOON AT THE FORTIFIED PASS
子夜四時歌:春歌 BALLADS OF FOUR SEASONS: SPRING
子夜四時歌:夏歌 Ballads of Four Seasons: Summer
多首一頁
七言詩 a poem with seven characters to a line
乌夜啼
烏夜啼

李白


  黃雲城邊烏欲棲,歸飛啞啞枝上啼。
  機中織錦秦川女,碧紗如煙隔窗語。
  停梭悵然憶遠人,獨宿孤房淚如雨。

【賞析】   傳說李白在天寶初年到長安,賀知章讀了他的《烏棲麯》、《烏夜啼》等詩後,大為嘆賞,說他是“天上謫仙人也”,於是在唐玄宗面前推薦了他。《烏夜啼》為樂府舊題,內容多寫男女離別相思之苦,李白這首的主題也與前代所作相類,但言簡意深,別出新意,遂為名篇。
  
    “黃雲城邊烏欲棲,歸飛啞啞枝上啼”,起首兩句繪出一幅秋林晚鴉圖,夕曛暗淡,返照城闉,成群的烏鴉從天際飛回,盤旋着,啞啞地啼叫。“烏欲棲”,正是將棲未棲,叫聲最喧囂、最煩亂之時,無所憂愁的人聽了,也會感物應心,不免惆悵,更何況是心緒愁煩的離人思婦呢?在這黃昏時候,烏鴉尚知要回巢,而遠在天涯的徵夫,到什麽時候才能歸來呵?起首兩句,描繪了環境,渲染了氣氛,在有聲有色的自然景物中藴含着的愁緒牽引了讀者。
  
    “機中織錦秦川女,碧紗如煙隔窗語”,這織錦的秦川女,固可指為苻秦時竇滔妻蘇蕙,更可看作唐時關中一帶徵夫遠戍的思婦。詩人對秦川女的容貌服飾,不作任何具體的描寫,衹讓你站在她的閨房之外,在暮色迷茫中,透過煙霧般的碧紗窗,依稀看到她伶俜的身影,聽到她低微的語音。這樣的藝術處理,確是匠心獨運。因為在本詩中要讓讀者具體感受的,並不是這女子的外貌,而是她的內心,她的思想感情。
  
    “停梭悵然憶遠人,獨宿空房淚如雨!”這個深鎖閨中的女子,她的一顆心牢牢地係在遠方的丈夫身上,“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捲也”,悲愁鬱結,無從排解。追憶昔日的恩愛,感念此時的孤獨,種種的思緒涌上心來,怎不淚如雨呢?這如雨的淚也沉重地滴到詩人的心上,促使你去想一想造成她不幸的原因。到這裏,詩人也就達到他預期的藝術效果了。
  
    五、六兩句,有幾種異文。如敦煌唐寫本作“停梭問人憶故夫,獨宿空床淚如雨”。《才調集》捲六註:“一作‘停梭嚮人問故夫,知在流沙淚如雨’”等,可能都出於李白的原稿,幾種異文與通行本相比,有兩點不同:一是“隔窗語”不是自言自語,而是與窗外人對話;二是徵夫的去嚮,明確在邊地的流沙。仔細吟味,通行本優於各種異文,沒有“窗外人”更顯秦川女的孤獨寂寞;遠人去嚮不具寫,更增相憶的悲苦。可見在本詩的修改上,李白是經過推敲的。瀋德潛評這首詩說:“藴含深遠,不須語言之煩。”(《唐詩別裁》)說得言簡意賅。短短六句詩,起手寫情,布景出人,景裏含情;中間兩句,人物有確定的環境、身分和身世,而且繪影繪聲,想見其人;最後點明主題,卻又包含着許多意內而言外之音。詩人不僅不替她和盤托出,作長篇的哭訴,而且還為了增強詩的概括力量,放棄了看似具體實是平庸的有局限性的寫法,從上述幾種異文的對比中,便可明白這點。
  
    (徐永年)

【資料來源】 《李白詩全集》162_5


貢獻者: 和平岛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