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 朱敦儒 Zhu Dunru  南宋   (1081~1159)
相見歡 Huan meet
聒竜謠
聒竜謠 guolongyao
雨中花(嶺南作)
水調歌頭(淮陰作)
水調歌頭 Shuidiaogetou
水調歌頭(和董彌大中秋) Shuidiaogetou And Dong Mi Great mid-autumn
水調歌頭(和海????尉範行之)
水調歌頭(對月有感)
水調歌頭 Shuidiaogetou
桂枝香(南都病起) Gui xiang From the South are sick
水竜吟 Shuilong Yin
水竜吟 Shuilong Yin
念奴嬌 Stories of
念奴嬌 Stories of
念奴嬌 Stories of
念奴嬌 Stories of
念奴嬌(約友中秋遊長橋,魏倅·邦式不預,作念奴嬌,和其韻) Stories of About You Mid-autumn swim Long bridge Wei Cui state-type is not pre- Stories of And the rhyme
念奴嬌(楊子安侍郎壽)
念奴嬌(垂虹亭) Stories of Chuihong booth
蘇武慢 Su Wu slow
木蘭花慢 Magnolia Huaman
木蘭花慢(和師厚和司馬文季虜中作) Magnolia huaman And division thick and Minister of war in ancient china Season prisoner in the text for
洞仙歌 Dong Xiange
多首一頁
古詩 ancient style poetry
減字木蘭花

朱敦儒


  劉郎已老。
  不管桃花依舊笑。
  要聽琵琶。
  重院鶯啼覓謝傢。
  
  麯終人醉。
  多似潯陽江上淚。
  萬裏東風。
  國破山河落照紅。

【賞析】   古人在接近中年時,如果處境不利,遇上不順心的事,便自覺老了。謝安有中年哀樂之感,所以袁枚稱謝安“能支江左偏安局,難遣中年以後情”。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是在宋神宗熙寧八年(1075)寫的,時年三十九歲,就在詞中自稱“老夫”。因蘇軾當時外放山東密州,仕途不利,心情鬱悶。朱敦儒生於宋神宗元豐四年(1081)。宋室南渡是在欽宗靖康二年(1127),朱敦儒年四十六歲。這首詞是南渡以後的作品,作於朱敦儒四十六歲以後,故起筆便自嘆“劉郎已老,不管桃花依舊笑”。這裏暗用兩個典故。中唐詩人劉禹錫《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詩中有“玄都觀裏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詩句。《再遊玄都觀》詩有“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詩句。劉郎與桃花的關係就是從這裏來的。第二句用唐崔護《題都城南莊》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這是桃花與笑的關係。作者截去“春風”二字,與“老”字押韻。劉禹錫兩度被貶,仕途坎坷,再遊玄都觀時,已五十六歲,進入老境。朱敦儒可能感到自己與劉禹錫有某些相似點,且又已入老境,故以“劉郎”自擬。“桃花”用在此處,一方面與“劉郎”有關,另一方面也含有某種象徵意義。朱敦儒在靖康之難以前,在洛陽過着才子詞人浪漫疏放的生活,從他的一首《鷓鴣天》詞中就可以看出:“曾為梅花醉不歸,佳人輓袖乞新詞。輕紅遍寫鴛鴦帶,濃碧爭斟翡翠卮。”由於金人鼙鼓動地來,纔驚破了他的佳人詩酒夢。國亡傢破,南逃以後的朱敦儒一下子覺得自己變得衰老了。“桃花”沒有變,“依舊笑”;而詞人的心境卻變了,變老了。儘管南宋統治者還在“西湖歌舞幾時休”,而朱敦儒卻對過去“佳人輓袖”,醉寫新詞的生活已經沒有那種閑情逸興了,所以他“不管桃花依舊笑”。他在《雨中花》詞中也曾無限感慨地說:“塞雁年年北去,蠻江日日西流。此生老矣,除非春夢,重到東周。”又一次表現了他自感衰老的心情。
  
    在這種凄苦潦倒心緒支配下,百無聊賴,他也想聽聽琵琶。但他不像宋代的某些高官那樣,傢蓄歌兒舞女,他衹好到歌妓深院裏去聽了。重院,即深院。謝傢,即謝秋娘傢。謝秋娘,唐代名妓,故詩詞中常用謝傢代指妓傢,或指詩人所愛戀的女子傢。如唐張泌《寄人》:“別夢依稀到謝傢”。溫庭筠《更漏子》:“惆悵謝傢池閣。”都可說明這種用法
  
    過片,緊承上片聽琵琶而來。“麯終人醉”的麯,指琵琶麯。詞人聽完“謝傢”的琵琶麯後,産生了怎樣的效果?有怎樣的感受?是樂還是愁?這是下片詞意發展的關鍵處。在這關鍵處,作者筆鋒决定性地一轉:“多似潯陽江上淚”,這一轉,决定詞意嚮愁的方面發展。白居易在潯陽江聽到琵琶女彈琵琶,自傷淪落,心情激動,“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朱敦儒為什麽“多似潯陽江上淚”?下文提出了明確的答案:“萬裏東風,國破山河落照紅。”原來朱敦儒感到眼前東風萬裏,依然如故,惟有中原淪陷,山河破碎,半壁山河籠罩在一片落日餘暉中,儘管還有一綫淡淡的紅色,但畢竟已是日薄西山,黃昏將近了。詞人把破碎的山河置於黯淡的夕照中,用光和色來象徵和暗示南宋政權已近夕照黃昏,中原失地,恢復無望。這對於身遭國難,遠離故土,流落南方的詞人來說,怎能不痛心?怎能不“多似潯陽江上淚”呢?這種國破傢亡之痛,在他的另一首詞《采桑子·彭浪磯》中也有十分明顯的表示:“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雲,萬裏煙塵,回首中原淚滿巾。碧山對晚汀洲冷,楓葉蘆根,日落波平。愁損辭鄉去國人。”由此可見朱敦儒身經國亡傢破之難,流離轉徙於南方之後,貫串在他詞中的主流始終是一顆對國傢民族的拳拳赤子之心,一種感人至深的愛國激情。千百年後讀之,仍令人心情激蕩不已。(王儼思)



【北美枫文集】桃花
編輯者: 白水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