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李群玉 Li Qunyu  唐代  
橫吹麯辭·驄馬(一曰驄馬驅) The music diction Cong ma First of Cong ma drive
相和歌辭·烏夜啼 In proper proportion Songs Wu Yeti
琴麯歌辭·升仙操
烏夜號
升仙操 Becoming immortal Cao
雨夜呈長官 Rainy night was prefect
小弟艎南遊近書來
贈方處士 Party gifts Department disabilities
秋怨 Autumn complain
感春 Feeling Spring
山中秋夕 in the mountains Qiu Xi
將遊羅浮登廣陵楞伽臺別羽客 Will tour Oval kumquat Do Taiwan Tang Guangling Lankavatara Taoist priest
盧溪道中 Lu Xi Road,
湖中古愁三首 Lake The middle ancient times (the chinese history,from the 3rd to 9th century) Melancholy 3
別狄佩(梁公玄孫,旅於南國) the South
古鏡
我思何所在 Cogito what locality
送蕭綰之桂林(時群玉遊豫章) Songxiaowanzhi Guilin (city) When the group Yu Yu tree or camphor tree
感興四首 Invigoration 4
將之吳越留別坐中文酒諸侶 To the Wu and Yue Give souvenir on parting _set_ Chinese Wine all companion
大雲池泛舟 Big Cloud Pond go boating
送友人之峽 Accompany friend The Gap
登宜春醉宿景星寺寄鄭判官兼簡空上人 ascend Yichun city Send King Sing Temple drunk Cheng Su Official And Jane empty Buddhist monk
江樓獨酌懷從叔
多首一頁
古詩 ancient style poetry
放魚

李群玉


  早覓為竜去,江湖莫漫遊
  須知香餌下,觸口是銛鈎。

【賞析】   這是詠物詩中一首富於哲理的佳作,篇幅短小,意味雋永。我國古詩中,最早寫魚的詩句見於《詩經·衛風》中的《碩人》篇。漢魏六朝樂府詩中的《枯魚過河泣》,則是以魚為抒寫對象的完整的全篇。唐代詠物詩不少,然而寫魚的專篇仍然不多,所以這首《放魚》是獨具一格的難能可貴之作。
  
    這首詩,題材獨特,角度新穎。作者既入乎其內,深入地體察了魚的習性、情態和生活環境,作了準確而非泛泛的描寫;又出乎其外,由尺寸之魚聯想到廣阔的社會人生,言在此而意在彼,讓讀者受到詩中寓意的暗示和啓發。這首詩從題目上看,是寫詩人在將魚放生時對魚的囑咐,全詩以呼告式結撰成章。“早覓為竜去”,一開始就運用了一個和魚有關的典故,妙合自然。《水經註·河水》:“鱣鯉出鞏穴,三月則上度竜門,得度者為竜,否則點額而還。”在我國古代富於浪漫色彩的神話傳說中,竜是一種有鱗有須、能興風作浪的神奇動物,因此,為竜或化竜歷來就象徵着飛黃騰達。但詩人運用這一典故卻另有新意,他是希望所放生之魚尋覓到一個廣阔自由的沒有機心的世界。一個“早”字,更顯示詩人企望之殷切。接着以“江湖莫漫遊”句,須承而下。“漫遊”本是為魚所獨有的生活習性,但在這裏,“莫漫遊”和“早覓”的矛盾逆折,卻又讓讀者産生強烈的懸念:為什麽希望魚兒要早覓為竜,又勸其莫漫遊於江湖之中呢?這就自然無跡地引發了下文:“須知香餌下,觸口是銛鈎!”“香餌”與“銛鈎”也都是和魚的生活與命運緊密相關的事物。這兩句詩一氣奔註,分外醒人耳目。銛,是鋒利之意,“銛鈎”與“香餌”相對成文又對比尖銳,那觸目驚心的形象可以激發人們許多聯想,“須知”使詩人告誡的聲態更加懇切動人,而“觸口”則更描摹出那環生的險要,傳神地表現出詩人對魚的憐惜、耽心的情態。寥寥二十字,處處圍繞着題目“放魚”來寫,用語看似平易,運筆卻十分靈動而巧妙。
  
    “寄托”是詠物詩的靈魂。這詩抒寫的是放魚入水的題材,但它又不止於寫放魚入水。詩人的目光絶沒有停留在題材的表面,而是在具體的特定事物的描繪中,寄寓自己對生活的某種體驗和認識,使讀者從所寫之物,聯想到它內藴的所寄之意。這首《放魚》寄意深遠。其特色一是小中見大地展開,二是由此及彼地暗示。寫的是具體的尺寸之魚,卻由魚而社會而人生,抒發了封建社會中善良的人們對於險惡的社會生活的一種普遍感受。所詠嘆的是“放魚”這一尋常事物”這一尋常事物,但詩人卻手揮五弦,目送飛鴻,因而音流弦外,餘響無窮,使人不禁聯想到詩人自己和許多正直的人們的遭際而深感同情。正如陶明濬《說詩札記》所指出的:“詠物之作,非專求用典也,必求其婉言而諷,小中見大,因此及彼,生人妙語,乃為上乘也。”此詩可謂得其旨。
  
    蘇東坡說:“作詩必此詩,定知非詩人。”何況是詠物詩。這首《放魚》狀物形象,含藴深遠,花蕾雖小卻香氣襲人,堪稱詠物詩中的佳作。
  
    (李元洛)

【資料來源】 570_3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