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首一頁 |
【賞析】 明刊本《西麓堂琴統》(1549)所載《醉漁唱晚》解題:“陸魯望與皮襲美泛舟鬆江,見漁父醉歌遂寫此麯。西塞山前,桃花流水,其興致恐不相上下也。”明刊本《太音補遺》(1557)中《醉漁唱晚》一麯解題:“此麯蓋本張仲宗詩云:‘明月太虛同一照,浮傢泛宅忌昏曉;醉眼冷看朝市鬧,煙波老,誰能惹得閑煩惱。’”清刊本《誠一堂琴譜》(1705)在《醉漁唱晚》的後記中曰:“奇音妙趣,描寫醉態,如聞其聲,如見其人。
今人對樂麯的介紹在《古琴麯集》第一集中說:“麯譜最早見於《西麓堂琴統》,該書說:唐代詩人皮日休,陸龜蒙泛舟鬆江,聽漁人醉歌而作此麯。皮日休是晚唐詩人,曾寫過具有人民性的《正樂府十首》等。目前流行的此麯,據說傳自張孔山。音樂利用分節奏、滑音指法和音型的重複來表現豪放不羈的醉態。其中有着表現放聲高歌的音調和類似搖櫓聲的音調。全麯素材精煉,結構緊嚴。
綜上所述,樂麯為陸龜蒙、皮日休所作,它所表現的內容是一個“醉”字。(關於作者的生平,斑竹會在以後陸續推出的古代樂者生平中詳敘。)此麯中《醉漁唱晚》之“醉”不是“甕裏乾坤大,壺中日月長”那種純消極處世的表現,而是通過漁人豪放不羈的態度,藉醉論政,以醉匯憤。我們從著名國樂傢衛仲樂先生演奏的《醉漁唱晚》,可見其形象雖有“人影婆娑,歌聲斷續”之感,但音樂表現的氣質是那樣的剛勁和潑辣。
樂麯“入拍”前是引子,節拍自由,為琴麯結構中比較典型的“散起”。接着是句幅短小的吟唱性音調(旋律活動音域衹有五度),動作性的搖櫓節奏,猶見暮色蒼茫之中醉漁哼唱着漁歌的情景。當這個主題重複時,開始作移高四度模進,句幅作了擴棄,情緒開始上揚。由於速度、音區、節奏等因素的變化,音樂蒼勁有力。顯然醉漁是人醉志清。接着,出現“攝”和“反攝”秦雙音指法的運用,旋律伴隨着一個固定低音G,使音樂情緒更為高漲,下一樂段音樂展開採用斷斷續續的主題歌調與強而有力的節奏性音型穿插進行,而這些斷斷續續的主題歌調時而變形,時而模進。隨着連續的三連音節奏和其下方伴隨的固定低音,即出現樂段高潮。而後轉至低音。醉漁猶如醉後初。“入慢”,音樂逐漸平緩下來而至尾聲,用泛音奏出急促的音調,醉漁酒醒,面對嚴酷的現實,無限感慨。
最後,請看一段皮日休寫的散文《原謗》以供參考:“嗚呼!翹、舜大聖也,民且謗之;後之王天下有不為堯、舜之行者,則民扼其吭,摔其首,辱而逐之,折而族之,不為甚矣!”
(藝術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