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贺铸 He Zhu  宋代   (1052~1125)
搗練子 Trace Lian
芳草渡 Grass transition
天寧樂(銅人捧露盤引) Tian Ning Lu Le bronze plate holding lead
□□□(七娘子) s wife
鴛鴦語(同前) Mandarin duck Punjabi ditto
璧月堂(小重山) The moon like a round flat piece of jade hall Xiaochong Mountain
群玉軒(同前)
□□□(同前)
辨弦聲(迎春樂) differentiate Twang Spring Festival Fun
攀鞍態(同前) Climbing saddle state ditto
闢寒金(同前)
爾汝歌(清商怨) Er-Ru Song Clear business Resentment
□□□(同前)
半死桐(思越人,京名鷓鴣天) Half dead Tong The more people think Jing name Partridge days
翦朝霞(牡丹同前) cut with scissors Alpenglow peony ditto
遊少年(同前) swim Youngster ditto
□□□(同前) do.
千葉蓮(同前) Chiba Lin ditto
第一花(同前) Chiefly flower ditto
花想容(武陵春)
□□□(古搗練子) ancient Trace Lian
夜搗衣(同前)
杵聲齊(同前) Pestle sound (surname) ditto
夜如年(同前) Night as the annual ditto
多首一頁
古詩 ancient style poetry
羅敷歌(采桑子·五之四)

贺铸


  自憐楚客悲秋思,難寫絲桐。
  目斷書鴻。
  平淡江山落照中。
  
  誰傢水調聲聲怨,黃葉西風。
  罨畫橋東。
  十二玉樓空更空。

【賞析】   《羅敷歌》,亦名《采桑子》,得名於漢樂府民歌《陌上桑》。賀鑄此題,為一五首組詞,從其三上片所寫“東南自古繁華地,歌吹揚州,十二青樓,最數秦娘第一流”,知此詞寫於揚州。
  
  這首詞的主調是抒發一種濃重的悲秋感,及由此而引緻對人事聚散無常的深深悲慨之情。
  
  首句“自憐楚客悲秋思”,直點悲秋情緒,為全詞定一基調。按楚客,指宋玉。宋玉,楚人,其《九辯》曾有“悲哉!秋之為氣也”的慨嘆。自憐,自我憐憫之意。兩字見出了作者遠離傢國,離群索居的苦悶。正因為遠離傢國,離群索居,適逢肅殺悲涼之秋,詞人鬱悶的心境,更增幾分惆悵感。“難寫絲桐”,承接上句,是說這種因秋所致的悲愁感,是任何美妙的音樂也難以抒發排遣而出。四字言簡意賅,渲染得恰到好處,非常委婉麯折地傳達出了作者因秋所致的“悲”與“思”。
  
  “目斷書鴻,平淡江山落照中”。這兩句承前:因秋而悲,離群索居,於是自然勾起對傢國的思念。但極目遠眺,望眼欲穿,何嘗見任何傳書的鴻影,唯衹有那每日都見平淡無奇的山河掩映在一片落日的斜輝中。平淡兩字,用得恰到好處,將作者此刻心情,表露得十分真切。試想,籠罩在一片悲秋思鄉之情中的作者,又有何觀景心思。既無心觀景,自然覺得所見之景平淡無奇。況值黃昏時節,那沉沉欲墜的紅日,配合上悲涼蕭瑟的秋景,詞人首先産生的感受就是一股莫名的凄楚之情。好在詞人雖無心賞景,而景色自不會因詞人的主觀感受而有所改變。這句的好處在於作者有意無意之間非常客觀形象地呈現給了讀者一幅落日殘照下的山河勝景圖,給人以色調和諧、濃淡相宜之感。
  
  “誰傢水調聲聲怨,黃葉西風”。按水調,麯牌名。杜牧《揚州詩》:“誰傢唱水調,明月滿揚州”。水調屬商調麯,其聲哀怨,相傳唐玄宗入蜀,聽水調歌而深感“山川滿目淚沾衣”。本詞作於揚州,順手化用杜牧詩句是很自然的。但妙在化用得天衣無縫、融合無間,它藉助於黃葉西風的秋景描寫,把原詩句所具的聽覺感受與眼前的視覺感受融為一體,渲染出了一種凄清蕭疏哀怨悲婉的意境,與詞首悲秋的氣氛相照應。
  
  “罨畫橋東,十二玉樓空更空”。罨畫,色彩斑雜的彩畫,這裏指裝飾鮮麗的建築物。玉樓,仙人所居之樓,這裏為青樓的美稱。十二,狀其多也。作者由唐人杜牧留下薄倖名聲的揚州地面,聯想到杜牧的詩句。更因黃葉西風的感召,涌發出無限悲愁之感,復由自然聯想到人世的聚散、男女的歡情,深感任何美妙繁華之景的短暫易逝。昔日歡聚的美好時刻,現在看來,有如虛無縹緲的神仙世界。故往日的歡會,無論當時覺得如何美妙,對照今天的離散來說,真有不堪回首之感。“空更空”三字,寄托着詞人無限人世聚散無常的悲慨之情,其懷人而不得的愁情,亦由此得到充分的宣泄。
  
  此詞前半重在抒發悲秋之情,後半重在表達人世聚散的感喟。其思想情緒之表達,或直抒而出,或藉景生發,用語平淡中顯自然,疏雅中見穠麗。其深沉厚重的感情,藉助於渾融圓整的意境得到了抒發,頗體現賀詞情思纏綿而又精於組織的特色。(王增斌)


編輯者: 白水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