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首一頁 |
【賞析】 《長門怨》(劉皂),顧名思義,是宮怨詩,出自樂府古題。
作者簡介:
劉皂:鹹陽(今陝西鹹陽市)人,貞元間(785—805)在世,身世無可考。《全唐詩》錄存其詩五首。
據說漢代的陳皇后因為武帝寵幸衛子夫而失意,不得已退居長門宮,愁悶悲思,後來聽說蜀人司馬相如善寫辭賦,就派人送了一百斤黃金,請司馬相如為自己寫一篇解悶排愁的文章,結果司馬相如就為陳皇后寫了一篇有名的《長門賦》。沒想到後來漢武帝也看到了這篇辭賦,深受感動,因此又與陳皇后重歸於好。後人就以此為題材創作了以《長門怨》為題材的樂府詩。歷來有許多文人墨客寫過,因為漢武帝金屋藏嬌和陳皇后長門冷宮的故事,在中國幾乎是傢喻戶曉的。但是由於各人的眼光和立場不同,所以寫出的詩文也就呈現出不同的傾嚮與感情。
幾乎所有的宮怨詞,都會提到夜間的天象,因為每到夜間,正是被打入冷宮的女子最為失意難捱的時候。當初,在受到寵愛時,她們最盼望的就是夜晚,與君王共度良宵,沐浴恩澤;而失寵後,她們最難打發的,就是那一個個無止無休的漫漫長夜。在百無聊賴、獨守空床之際,她們衹能仰望天空,那些星星、月亮,都會引起無窮的遐想與憂思。
賞析:
《長門怨》這首樂府舊麯,從它的起因和來歷看,就是專門描寫和抒發宮怨的作品。劉皂此作也不例外。封建帝王一個人霸占了無數婦女,所謂“後宮佳麗三千人”。大部分人都因為青春虛擲、幸福無望而極端痛苦。出於對這些婦女的同情,出於對不合理的妃嬪制度的不滿,宮怨——或者直揭慘狀,或者代婦女舒怨洩憤,便成為古代詩人作傢常常表現的主題之一。
當然,同是宮怨,詩人所揭示的問題卻有多種,表現角度也頗多樣,具體方法更是變化無窮。劉皂的《長門怨》共三首,這裏選的是第三首。這三首的基本手法都是前二句寫失寵官人的形狀,後二句寫失寵宮人的心情,而重點則在後二句。例如,其一云:“淚痕不學君恩斷,拭卻千行更萬行”。將已斷的君恩與不斷的淚行作一鮮明對比。其二雲:“珊瑚枕上千行淚,不是思君是恨君”,感情表達得強烈而明快。這一首作者稍稍弄了點狡獪,前二句寫宮人慵懶之態:蟬鬢慵梳,蛾眉不掃,故意製造了一種輕鬆隨便的氣氛和“慣承恩”的假象。後兩句乃揭出宮人的內心痛苦。她的心事人們未必知道,實際上她是每日以淚洗面,這纔使她成了 “一面殘妝”啊!由於采用欲抑先揚的手法,取得了更佳的藝術效果。
宮怨詩暴露了封建制度的殘忍不合理,這是其價值所在。但這類詩總是把基點放在宮人失寵,望寵以及與得寵者的矛盾上,而往往並不從根本上觸動妃嬪制度。這又是其明顯的局限性所在。
(藝術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