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首一頁 |
【賞析】 這首詞也是辛棄疾閑居帶湖時的作品。
全詞通過回顧少年時不知愁苦,襯托“而今”深深領略了愁苦的滋味,卻又說不出道不出,寫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思想感情的變化。
上片說,少年時代思想單純,沒有經歷過人世艱辛,喜歡登上高樓(層樓),賞玩景緻,本來沒有愁苦可言,但是“為賦新詞”,衹好裝出一副斯文樣子,勉強寫一些“愁苦”的字眼應景。上片生動地寫出少年時代純真幼稚的感情。“不識”寫少年人根本“不知道”什麽是“愁”,十分真切。
下片筆鋒一轉,寫出歷盡滄桑,飽嘗愁苦滋味之後,思想感情的變化。“識盡愁滋味”概括了作者半生的經歷,積極抗金,獻謀獻策,力主恢復中原,這些不僅未被朝廷重視,反而遭受投降派的迫害、打擊。他這“愁”鬱結心頭已久,是很想對人傾訴一番,求得別人的同情和支持的,但是一想到朝廷昏庸黑暗,投降派把持政權,說了也於事無補,就不再說了。“欲說還休”深刻地表現了作者這種痛苦矛盾的心情,悲憤愁苦溢於言表。值得註意的是,“欲說還休”四字重複出現,用迭句的形式渲染了“有苦無處訴”的氣氛,加強了藝術效果,使讀者體會到,作者為國事憂愁,極端痛苦,竟至不能對人訴說,這是因為“恐言未脫口而禍不旋踵”(辛棄疾:《論盜賦札子》),作者實在有難言的苦衷啊!怎麽辦呢?衹好“顧左右而言它”,“卻道天涼好個秋”句,意思就是說作者無可奈何,衹得回避不談,說些言不由衷的話聊以應景!
本詞構思巧妙,寫少年時無愁“強說愁”和諳練世故後滿懷是愁卻又故意避而不談,生動真切。還應該說明,本詞上下片裏的“愁”含義是不盡相同的。“強說”的是春花秋月無病呻吟的閑愁;下片說的是關懷國事,懷才不遇的哀愁。
在平易淺近的語句中,表現出作者內心深處的痛楚和矛盾,包含着深沉、憂鬱、激憤的感情,說明辛詞具有意境闊大,內容含量豐富的特色。(王方俊張曾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