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宝 端溪硯譜   》 端溪硯譜      佚名 Yi Ming

佚名撰。宋建炎、紹興年間(1127—1162)寫成。該書根據唐宋有關端硯的零星資料輯錄成册,記述硯石的産地,分析端硯的石質,特別提到了石眼。
端溪硯譜 提要 《端溪硯譜》一捲,不着撰人名氏,捲未有淳熙十年東平榮芑跋曰:“右縉雲葉樾交叔傳此譜,稍異於衆人之說,不知何人所撰。稱徽祖為太上皇,必紹興初人 ”雲雲,是當時已不詳其出自誰手矣。其書前論石之所出,與石質、石眼;次論價次,論形製;而終以石病。唐柳公權《論硯》:“首青、絳二州,不言端石”; 易簡《文房四譜》亦尚以青州紅絲硯為首;自是以後端硯始獨重於世,而鑒別之法遂愈以精密。此譜所載於地産之優劣、石品之髙下,皆剖晰微至,可以依據。至如 當時以子石為貴,而此獨辨其妄,故榮芑以為“稍異於衆人之說”,葢指此類而言。自米芾《硯史》已雲:“徧詢石工未嘗有子石”。芾為含光縣尉,嘗親至端州得 其詳,而其言正與此合,亦足以知其說之真確也。  端溪硯譜 謹按:端州治髙要縣,自唐為髙要郡,皇朝政和初,以太上皇潛藩,賜號肇慶府。府東三十三裏,有山曰斧柯,在大江之南,葢靈羊峽之對山也。斧柯山峻峙壁 立,下際潮水。自江之湄登山,行三四裏即為硯嵓也。先至者曰下嵓,下嵓之中有泉出焉,雖大旱未嘗涸。下嵓之上曰中嵓,中嵓之上曰上嵓。自上嵓轉山之背曰竜 嵓,竜嵓蓋唐取硯之所,後下嵓得石勝竜嵓,竜嵓不復取。自山之下分路,稍東至半邊山諸嵓;西南沿溪而上曰蚌坑。竜嵓,斧柯山腳𠔌中石也。大抵石以下嵓為 上,中嵓、竜嵓、半邊山諸嵓次之,上嵓又次之,蚌坑最下,此嵓石之品也。下嵓石幹則灰蒼色,潤則青紫色。嵓有兩口,其中則通為一穴。大者取研所自入也;小 者泉水所自出也,故號曰“水口”,即陳公密所開也。嵓之北壁石背為泉水所浸,彌漫涌溢,下流為溪。嵓之中歳久崩摧,石屑翳塞,積水屈麯淺深,人所莫測,以 是石工不復能采矣。今世所有下嵓硯,唐五季國初時物也。今欲得下嵓北壁石者,往往於泉水石屑中得之;若南壁石尚或可采,然自崇觀以後亦罕得矣。北壁石葢泉 生其中,非石生泉中也,則潤可知矣。嵓之上雖秋鼕幹旱亦未嘗涸,有泉珠散落如飛雨,不絶北壁。石眼正圓,有青緑碧紫白黒暈十數重,中復有瞳子。南壁石即泉 水半浸者,稍不及北壁,眼之暈色皆少淡。下嵓、上嵓皆在山半。上嵓之穴陟而取石,中嵓之穴或陟或降,下嵓之穴降而取石。上嵓有三穴,上穴曰土地嵓,以土地 祠居其上名焉;中嵓曰梅樹嵓;下穴今石工以為中嵓者是也。下穴兩口,其間通為一穴,皆中嵓也。土地嵓亦有兩穴,其中亦相通。土地嵓石色帶黃赤,眼亦如之。 梅樹嵓石微黃赤,稍輕而帶灰蒼色,眼黃緑。中嵓兩壁石與梅樹嵓同而少勝焉,北壁石則與下嵓南壁石相類而少劣焉。 大抵石性貴潤,色貴青紫。幹則灰蒼色,潤則青紫色。眼貴翠緑圓正有曈子。 石有眼則易分品第。若性枯燥,色黃褐;幹則灰蒼色,潤則青紫色。眼赤黃皆下品也,眼赤黃輕、青緑重即漸為上品矣。 竜嵓石色深紫、眼少,有即類中嵓、半邊山者。半邊山諸嵓石色少灰青,與下嵓南壁石、中嵓北壁石相類,但眼不若下嵓,則眼暈少爾。中嵓者層暈多,青緑赤黃紫 色皆淺深不同。然半邊山嵓極多眼。 半邊山嵓近南者眼大暈差,少緑;近北者眼少暈愈少,所謂“菉豆眼”。蚌坑石性堅,顔色深紫,有眼即黃白微帶青,色不 正,無瞳子,雖潤亦不發墨,眼偏斜不正,無暈道,有翳。黃坑石即與上嵓石相類。新坑石與半邊山石之劣者相類,但半段碎小耳。小湘峽在州之西四十裏,其石類 嵓石而性軟燥,色深紫,如蚌坑及後歷,石眼亦類蚌坑石,大抵潤及坑石,而發墨勝之。後歷山在州北十裏,石性軟燥,色深紫帶黃赤,間亦有眼,極類蚌坑,堅潤 不及,發墨勝之。 嵓石取諸嵓斧,並力然後可得。凡嵓石皆有黃膘,如玉之瓜蔞也。胞絡、黃膘鑿去,方見硯材,世所謂“子石”也。子石嵓中有底石,皆頑石,極潤不發墨,又 色污雜不可硯,端人謂之“鴨屎石”。底石之上大率如石榴子,又如磚坯,自底至頂中作三迭。下迭居底石之上,最佳品也,石必有眼,端人謂之“腳石”;中迭居 下迭之上,次石也,眼或有或無,端人謂之“腰石”;上迭居中迭之上,又次石也,皆無眼,端人謂之“頂石”;頂石之上皆“葢石”也,亦頑粗而不堪用。大抵三 迭石皆有粗、膘、絡,無非子石,世人乃謂別一種“子石”,非也。葢往往有崩落嵓中泉水中者,其形偶圓類卵,人或中摸得之,故妄有此說。 蚌坑石取於山下澗𠔌中,皆波濤所擊,風日所曝,雷雨所摧,皆頑佷不纔之物也。但人能到其處皆可拾取,端人謂之“野石”,葢遍地是也,甚易得之;而他處 人不識,往往反愛之,正以大璞少瑕翳耳。其小湘石、後歷石皆掘地取。嵓石不假油蠟,久則自光潤;後歷非油蠟則不堪用,歳次油蠟敗,則粗燥不堪用矣。 蚌坑自鼎湖山諸𠔌水聚為大溪,轉斧柯山下,出大江中。半邊山諸嵓有大秋風、小秋風、獸頭、獅子、桃花、河頭、新坑、黃坑等名,皆在斧柯山下,葢山之麗也。 凡有眼之石在本嵓中尤縝密溫潤,端人謂“石嫩則眼多,老則眼少”。嫩石細潤發墨,所以重有眼也。青脈者必有眼,故腰石、腳石多有青脈,而頂石多瑩淨。 端人謂青脈為“眼筋”。夫眼之別者曰鸜鵒,曰鸚哥,曰了哥(秦吉了也),曰雀眼,曰雞眼,曰貓眼,曰菉豆,各以形似名之,翠緑為上。 李賀有《端州青花石硯歌》。葢自唐以來便以青眼為上,黃赤為下。 硯之價:下嵓水底腳石十倍於南壁石。南壁石十倍於中嵓北壁石。半邊山南諸嵓倍於中嵓南壁石。半邊山北諸嵓及竜嵓中嵓南壁倍上嵓諸穴石。上嵓諸穴倍小湘石。小湘石倍後歷、蚌坑石。後歷之佳者亦與上嵓諸穴價等。 硯之形製:曰平底風字,曰有腳風字,曰垂裙風字,曰古樣風字,曰鳯池,曰四直,曰古樣四直,曰雙錦四直,曰合歡四直,曰箕樣,曰斧樣,曰瓜樣,曰卵 樣,曰壁樣,曰人面,曰蓮,曰荷葉,曰仙桃,曰瓢樣,曰鼎樣,曰玉臺,曰天研(東坡嘗得石不加斧鑿以為研,後人尋嵓石自然平整者效之),曰蟾樣,曰龜樣, 曰麯水,曰鐘樣,曰圭樣,曰笏樣,曰梭樣,曰琴樣,曰鏊樣,曰雙魚樣,曰團樣,曰八棱角柄秉硯,曰八棱秉硯,曰竹節秉硯,曰硯磚,曰硯板,曰房相樣,曰琵 琶樣,曰月樣,曰腰鼓,曰馬蹄,曰月池,曰阮樣,曰歙樣,曰呂樣,曰琴足風字,曰蓬萊樣。 宣和初,禦府降樣,造形若風字,如鳯池樣,但平底耳;有四環,刻海水、魚竜、三神、山水;池作昆侖狀,左日右月,星鬥羅列。以供太上皇書府之用。 石之病者,有曰鐵綫,乃是膘皮隔處,若於綫上鑿之則應手而斷;曰瑖,白文;曰鑽,如蛀蟲眼;曰驚,斧鑿觸裂者;曰火黯(一名熨火焦),惟嵓石有之,斜斑處如火燒狀;曰黃竜,灰黃色,如竜蛇橫斜布石上。唯“火黯”端人不以為病,葢嵓石必有之,他山石皆無。 右縉雲葉樾交叔傳此譜,稍異於衆人之說,不知何人所撰。稱徽祖為太上皇,必紹興初人云。淳熙十年七月二十四日,東平榮芑書。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端溪硯譜

評論 (0)


平等、自由、开放的文学净土 Wonderland of Chinese Liter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