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中國 人物列錶
餘光中 Yu Guangzhong(現代中國)佚名 Yi Ming(現代中國)李叔同 Li Shutong(現代中國)
趙超 Zhao Chao(現代中國)錢穆 Qian Mu(現代中國)柏楊 Bai Yang(現代中國)
嶽南 Yue Na(現代中國)易中天 Yi Zhongtian(現代中國)林語堂 Lin Yutang(現代中國)
趙柏田 Zhao Baitian(現代中國)陳舜臣 Chin Shunshin(現代中國)子金山 Zi Jinshan(現代中國)
王利器 Wang Liqi(現代中國)馬非百 Ma Feibai(現代中國)落花散人 La Huasanren(現代中國)
朱謙之 Zhu Qianzhi(現代中國)王明 Wang Ming(現代中國)馬敘倫 Ma Xulun(現代中國)
劉武 Liu Wu(現代中國)歐陽競無 Ouyang Jingmo(現代中國)道源法師 Dao Yuanfashi(現代中國)
廣化法師 An Huafashi(現代中國)袁閭琨 Yuan Lvkun(現代中國)岑仲勉 Cen Zhongmian(現代中國)
夏嵐馨 Xia Lanxin(現代中國)鬍適 Hu Shi(現代中國)王蒙 Wang Meng(現代中國)
梅朝榮 Mei Chaorong(現代中國)李勇 Li Yong(現代中國)成君憶 Cheng Junyi(現代中國)
劉緒義 Liu Xuyi(現代中國)張海鷗 Zhang Haiou(現代中國)餘秋雨 Yu Qiuyu(現代中國)
曾仕強 Ceng Shijiang(現代中國)張曉傑 Zhang Xiaojie(現代中國)於丹 Yu Dan(現代中國)
孔健 Kong Jian(現代中國)王立群 Wang Liqun(現代中國)李零 Li Ling(現代中國)
徐晉如 Xu Jinru(現代中國)楊昊鷗 Yang Haoou(現代中國)馬駿 Ma Jun(現代中國)
趙林 Zhao Lin(現代中國)孔慶東 Kong Qingdong(現代中國)方爾加 Fang Erjia(現代中國)
錢文忠 Qian Wenzhong(現代中國)姚淦銘 Yao Ganming(現代中國)李剛田 Li Gangtian(現代中國)
馬明達 Ma Mingda(現代中國)楊泓 Yang Hong(現代中國)錢紹武 Qian Shaowu(現代中國)
崔樂泉 Cui Lequan(現代中國)趙世民 Zhao Shimin(現代中國)黃樸民 Huang Piaomin(現代中國)
顔世安 Yan Shian(現代中國)止庵 Zhi An(現代中國)馮時 Feng Shi(現代中國)
白雲翔 Bai Yunxiang(現代中國)南懷瑾 Na Huaijin(現代中國)劉德江 Liu Dejiang(現代中國)
聞捷
現代中國  (1923年六月~1971年元月13日)
姓:
名: 文節

詩詞《蘋果樹下》   《客 customer》   《葡萄成熟了》   《舞會結束以後》   

閱讀聞捷在诗海的作品!!!
當代詩人。原名趙文節,曾用名巫之祿。江蘇丹徒人。1923年 6月生。少年時代曾在煤廠當學徒。1938年初到武漢參加抗日救亡演劇活動。1940年到延安,先後在陝北文工團、陝北公學工作、學習,並寫作反映陝甘寧邊區軍民鬥爭生活的詩、散文、小說、劇本等。解放戰爭時期,作為記者參加解放西北的戰鬥,並隨軍到了新疆,任新華社西北總分社采訪部主任。1952年任新華社新疆分社社長。稍後,專門從事詩歌創作。
聞捷在解放前就開始文學創作,但以主要精力寫詩並引起廣泛註意,則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1952年起,聞捷在新疆工作期間,就開始進行詩的寫作。1955年在《人民文學》上陸續發表了《吐魯番情歌》、《博斯騰湖濱》、《水兵的心》、《果子溝山謠》、《撒在十字路口的傳單》等組詩和敘事詩《哈薩剋牧民夜送“千裏駒”》。這些作品,除一部分寫東南沿海水兵生活和農業合作化運動外,大部分表現新疆兄弟民族新的生活。後來,它們與作者其他表現新疆風貌的詩作一起結集為《天山牧歌》(1955)。
《天山牧歌》的抒情詩大都有簡單的“情節”,作者把生活事件和畫面提煉得單純、和諧,並用優美的筆調描繪了聚居在天山腳下、和碩草原、吐魯番盆地和博斯騰湖畔的哈薩剋、維吾爾、蒙古等民族的生活情景,抒發對於新生活的濃烈情思。這些抒情詩,深入到兄弟民族青年男女的內心世界,揭示他們因生活劇變而在思想感情中萌發的新的因素:對祖國的忠誠,創造新生活的熱望,以及純真的愛情。在《天山牧歌》中,愛情詩占有很大份量。建國初期的詩歌創作中,把愛情表現得如此真摯、強烈的,並不多見。這些愛情詩的受到註意,還因為它們揭示了愛情與勞動,與創造新生活的緊密聯繫。它們歌唱的是解放了的勞動人民的愛情,以勞動為最高選擇標準的愛情。《蘋果樹下》、《夜鶯飛去了》、《葡萄成熟了》、《舞會結束以後》、《賽馬》等,都體現了這一特色。
1958年前後,聞捷生活在甘肅河西走廊一帶,參加當地群衆改山治水的勞動。他與詩人李季一起,運用“報頭詩”等多種形式,配合當時的生産運動和中心工作。這個時期的詩,取材比較開闊,也寫出一些表現勞動者新的精神面貌的好作品。但是,由於對現實的感受不夠深入,藝術上精心醖釀和錘煉也嫌不足,不少詩作停留在對生活現象表面化的記述上。
從1959年起,聞捷開始發表長篇敘事詩《復仇的火焰》。按計劃,長詩共三部。第一部《動蕩的年代》和第二部《叛亂的草原》分別出版於1959年和1962年。第三部因十年動亂的衝擊而未能完成。長詩以解放初期粉碎新疆東部巴裏坤草原的叛亂為題材。寫人民解放軍貫徹中國共産黨的民族政策,教育、團结受蒙蔽群衆,軍事進剿結合政治爭取,孤立了哈薩剋民族中的反動派,取得了平叛的勝利。長詩力圖從較廣阔的歷史背景來表現這場復雜鬥爭,幾條情節綫索的並行與交錯,社會各個階層的衆多人物的刻畫,使長詩具有宏偉的史詩的性質。一些主要人物都各有特色。在第一部中,性格鮮明並具有一定深度的是青年牧民巴哈爾形象。長詩刻畫了這一人物的性格的復雜性,並表現他最後走嚮覺悟的過程。另外,巴裏坤草原的風光,哈薩剋民族的生活習俗,在長詩中有出色的描繪。由於這部長詩涉及的事件繁復,描寫的人物衆多,因而有些章節偏於情節敘述。
《復仇的火焰》1962年版封面
聞捷尚有詩集《東風催動黃河浪》(1958)、《祖國,光輝的十月》(1958)、《河西走廊行》(1959)、自選集《生活的贊歌》(1959),以及逝世後由友人編輯出版的《聞捷詩選》(1978)等。
(洪子誠)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