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 人物列表
刘半农 Liu Bannong(现代中国)佚名 Yi Ming(现代中国)郭沫若 Guo MoRuo(现代中国)
周天游 Zhou Tianyou(现代中国)方诗铭 Fang Shiming(现代中国)柯劭忞 Ke Shaomin(现代中国)
连横 Lian Heng(现代中国)陈尚君 Chen Shangjun(现代中国)吴树平 Wu Shuping(现代中国)
吴则虞 Wu Zeyu(现代中国)赵超 Zhao Chao(现代中国)张惠诚 Zhang Huicheng(现代中国)
火焰塔 Huo Yanta(现代中国)吕思勉 Lv Simian(现代中国)费正清 John King Fairbank(现代中国)
钱穆 Qian Mu(现代中国)黄仁宇 Ray Huang(现代中国)舒敏 Shu Min(现代中国)
王觉溟 Wang Jiaoming(现代中国)梅毅 Mei Yi(现代中国)陈羡 Chen Xian(现代中国)
樊树志 Fan Shuzhi(现代中国)何兹全 He Ciquan(现代中国)柏杨 Bai Yang(现代中国)
罗玺纲 Luo Xigang(现代中国)葛剑雄 Ge Jianxiong(现代中国)潇水 Xiao Shui(现代中国)
岳南 Yue Na(现代中国)魏昌 Wei Chang(现代中国)顾诚 Gu Cheng(现代中国)
文韬 Wen Tao(现代中国)易中天 Yi Zhongtian(现代中国)周膺 Zhou Ying(现代中国)
刘江华 Liu Jianghua(现代中国)林洛 Lin Luo(现代中国)屈维英 Qu Weiying(现代中国)
茅十七 Mao Shiqi(现代中国)蒋胜男 Jiang Shengnan(现代中国)唐博 Tang Bo(现代中国)
孙杰 Sun Jie(现代中国)许志龙 Xu Zhilong(现代中国)向斯 Xiang Si(现代中国)
张鸣 Zhang Ming(现代中国)河边 He Bian(现代中国)落榜生5 La Bangsheng(现代中国)
林语堂 Lin Yutang(现代中国)赵柏田 Zhao Baitian(现代中国)陈舜臣 Chin Shunshin(现代中国)
倪政兴 Ni Zhengxing(现代中国)王春瑜 Wang Chunyu(现代中国)吴晗 Wu Han(现代中国)
子金山 Zi Jinshan(现代中国)朱岩 Zhu Yan(现代中国)孙立群 Sun Liqun(现代中国)
赵焰 Zhao Yan(现代中国)牛贯杰 Niu Guanjie(现代中国)张研 Zhang Yan(现代中国)
郭燕红 Guo Yangong(现代中国)二月河 Eryuehe(现代中国)阎崇年 Yan Chongnian(现代中国)
陈鲤庭
现代中国  (1910年10月20日)
籍贯: 上海

中国话剧 Chinese Drama《放下你的鞭子》

阅读陈鲤庭在影视与戏剧的作品!!!
陈鲤庭
  (1910- ),曾用名陈思白,笔名麒麟、C.C.T等,电影、戏剧导演,理论家。上海市人。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1932年加入左翼剧联。1940年从影,先后任中国电影制片厂、中央电影摄影场编导委员,昆仑影业公司艺委会主任。建国后曾任天马电影制片厂厂长、中国影协常务理事、全国政协委员。导演影片有《遥远的爱》、《丽人行》、《人民的巨掌》等。
  
  陈鲤庭,男,生于1910年,中国话剧、电影导演,理论批评家。
  
  陈鲤庭上海人。1930年毕业于大夏大学。历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全国政协第三、四届委员。
  
  参加大夏剧社时翻译了爱尔兰剧作家G.格雷戈里夫人的《月出》,后改编为《三江好》。1930年他和大夏剧社都受到了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的影响。1930年秋去南汇县大团镇教书,目睹逃荒难民的悲惨生活,1931年写了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在陈鲤庭的邀请下,左翼剧联派来谢韵心(章泯)导演了该剧,首次在当地节日游艺会上演出。1932年初,他回上海教书,正式成为剧联盟员,曾去浦东工业区辅导浦青剧社演出《放下你的鞭子》。1933年初,在剧联领导下,他和邹竞组织骆驼剧社,8月,因白色恐怖停止活动。陈鲤庭在剧联领导下参与广泛的“学校剧运”、“蓝衣剧运”(即工人剧运),迅速成长为一个左翼戏剧家。他移植、创作、导演的《月亮上升》、《放下你的鞭子》等剧,抗战前后风行全国,对当时的进步戏剧、抗战戏剧运动有着广泛深刻的影响。
  
  1934年初,陈鲤庭任《民报》副刊“影坛”的特约撰稿人,为当时新兴的左翼戏剧、电影呐喊,并作了必要的理论准备。1935年发表的《评〈娜拉〉的演出》一文,及时而又深刻地总结了当时左翼戏剧领导艺术上的成就。1936—1937年,他参加剧联领导的业余剧人协会和业余实验剧团,先后担任理事会理事兼秘书及演出部副主任,协调来自各方的进步剧人,推动了中国进步话剧运动在艺术上的成长。抗战爆发以后,任上海救亡演剧队第四队队长。1938年任旅川业余剧人协会理事兼导演,导演了《夜光杯》、《魔窟》、《钦差大臣》。1939年去宜川,担任第二战区“文抗话剧队”队长,导演了《魔窟》、《凤凰城》,至“晋西事变”前夕,匆匆离开。1940年冬回重庆,先后任中国电影制片厂和中央电影摄影场编导,编著了中国电影第一部理论著作《电影规范》。1941年参加中华剧艺社为理事,并导演了《钦差大臣》、《结婚进行曲》、《岁寒图》、《复活》、《大马戏团》等剧。特别是1942年,他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艺术上的严谨不苟作风导演的郭沫若名作《屈原》,成为抗战期间大后方舞台艺术的高峰。
  
  抗战胜利后,陈鲤庭主要从事电影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除继续电影工作外,1953年为中国青年艺术剧院重排话剧《屈原》,1959年为上影剧团、上海戏剧学院导演了《大雷雨》。
  
  陈鲤庭在戏剧和电影的理论研究上,是有建树的探索者开拓者之一。他的导演艺术于40年代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既大刀阔斧又精雕细琢,既善于导演夸张的喜剧,又善于导演严谨的正剧。
  
  陈鲤庭是历次全国文代会代表,历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全国政协第三、四届委员。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