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 人物列表
余光中 Yu Guangzhong(现代中国)佚名 Yi Ming(现代中国)李叔同 Li Shutong(现代中国)
赵超 Zhao Chao(现代中国)钱穆 Qian Mu(现代中国)柏杨 Bai Yang(现代中国)
岳南 Yue Na(现代中国)易中天 Yi Zhongtian(现代中国)林语堂 Lin Yutang(现代中国)
赵柏田 Zhao Baitian(现代中国)陈舜臣 Chin Shunshin(现代中国)子金山 Zi Jinshan(现代中国)
王利器 Wang Liqi(现代中国)马非百 Ma Feibai(现代中国)落花散人 La Huasanren(现代中国)
朱谦之 Zhu Qianzhi(现代中国)王明 Wang Ming(现代中国)马叙伦 Ma Xulun(现代中国)
刘武 Liu Wu(现代中国)欧阳竞无 Ouyang Jingmo(现代中国)道源法师 Dao Yuanfashi(现代中国)
广化法师 An Huafashi(现代中国)袁闾琨 Yuan Lvkun(现代中国)岑仲勉 Cen Zhongmian(现代中国)
夏岚馨 Xia Lanxin(现代中国)胡适 Hu Shi(现代中国)王蒙 Wang Meng(现代中国)
梅朝荣 Mei Chaorong(现代中国)李勇 Li Yong(现代中国)成君忆 Cheng Junyi(现代中国)
刘绪义 Liu Xuyi(现代中国)张海鸥 Zhang Haiou(现代中国)余秋雨 Yu Qiuyu(现代中国)
曾仕强 Ceng Shijiang(现代中国)张晓杰 Zhang Xiaojie(现代中国)于丹 Yu Dan(现代中国)
孔健 Kong Jian(现代中国)王立群 Wang Liqun(现代中国)李零 Li Ling(现代中国)
徐晋如 Xu Jinru(现代中国)杨昊鸥 Yang Haoou(现代中国)马骏 Ma Jun(现代中国)
赵林 Zhao Lin(现代中国)孔庆东 Kong Qingdong(现代中国)方尔加 Fang Erjia(现代中国)
钱文忠 Qian Wenzhong(现代中国)姚淦铭 Yao Ganming(现代中国)李刚田 Li Gangtian(现代中国)
马明达 Ma Mingda(现代中国)杨泓 Yang Hong(现代中国)钱绍武 Qian Shaowu(现代中国)
崔乐泉 Cui Lequan(现代中国)赵世民 Zhao Shimin(现代中国)黄朴民 Huang Piaomin(现代中国)
颜世安 Yan Shian(现代中国)止庵 Zhi An(现代中国)冯时 Feng Shi(现代中国)
白云翔 Bai Yunxiang(现代中国)南怀瑾 Na Huaijin(现代中国)刘德江 Liu Dejiang(现代中国)
废名
现代中国  (1901年11月9日1967年10月7日)
名: 冯文炳
出生地: 湖北黄梅
去世地: 长春

阅读废名在小说之家的作品!!!
阅读废名在散文天地的作品!!!
阅读废名在诗海的作品!!!
废名
  废名(1901~1967),原名冯文炳,于1901年11月9日生在湖北黄梅。
  
  废名家境殷实,自幼多病,童年受传统私塾教育,13岁入学黄梅八角亭初级师范学校,1917年考入国立湖北第一师范学校,接触新文学,被新诗迷住,立志“想把毕生的精力放在文学事业上面”。毕业后留在武昌一所小学任教,期间开始与周作人交往。
  
  1922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英文班,开始发表诗和小说。在北大读书期间,广泛接触新文学人物,参加“浅草社”,投稿《语丝》。1925年10月,废名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竹林的故事》。1927年,张作霖下令解散北大,改组京师大学堂,废名愤而退学,卜居西山,后任教成达中学。
  
  1929年,废名在重新改组的北平大学北大学院英国文学系毕业,受聘于国立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任讲师。次年和冯至等创办《骆驼草》文学周刊并主持编务,共出刊26期。此后教书,写作,研究学问,抗日战争期间回黄梅县教小学,写就《阿赖耶识论》。
  
  1946年由俞平伯推荐受聘北大国文系副教授,1949年任北大国文系教授,1952年调往长春东北人民大学(后更名为吉林大学)中文系任教授,1956年任中文系主任,先后被选为吉林省文联副主席,吉林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吉林省政协常委。
  
  1967年10月7日,因癌症病逝于长春。
  
  废名代表作有《竹林的故事》、《桥》、《莫须有先生传》、《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等。废名的小说以“散文化”闻名,其独特的创作风格人称“废名风”,对沈从文、汪曾祺等作家产生过影响。废名名气虽大,但因为晦涩难懂,读者却少。在文学上,周作人和俞平伯是他的两个知音。
  
  在《废名小说选·序》中,废名对于自己的风格有如此评论:“就表现的手法说,我分明地受了中国诗词的影响,我写小说同唐人写绝句一样,绝句二十个字,或二十八个字,成功一首诗,我的一篇小说,篇幅当然长得多,实在用写绝句的方法写的,不肯浪费语言。这有没有可取的地方呢?我认为有。运用语言不是轻易的劳动,我当时付的劳动实在是顽强。读者看我的《浣衣母》,那是最早期写的,一支笔简直就拿不动,吃力的痕迹可以看得出来了。到了《桃园》,就写得熟些了。到了《菱荡》,真有唐人绝句的特点,虽然它是五四以后的小说。 ”
  
  关于笔名
  
  废名在1926年6月10日的日记写道: “从昨天起,我不要我那名字,起一个名字,就叫做废名。我在这四年以内,真是蜕了不少的壳,最近一年尤其蜕得古怪,就把昨天当个纪念日子罢。”
  
  作品目录
  
  冯文炳:《竹林的故事》,北京北新书局1925年版
  
  废名:《桃园》,上海开明书店1928年版
  
  废名:《枣》,上海开明书店1931年版
  
  废名:《桥》,上海开明书店1932年版
  
  废名:《莫须有先生传》,上海开明书店1932年版
  
  废名:《谈新诗》,北京新民印书馆1944年版
  
  废名、开元:《水边》,北京新民印书馆1944年版
  
  废名著、开元编:《招隐集》,汉口大楚报社1945年版
  
  《跟青年谈鲁迅》,中国青年出版社1956年版
  
  《废名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冯文炳:《谈新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版
  
  《冯文炳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废名选集》,四川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废名散文选》,百花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冯思纯编《废名短篇小说集》,湖南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废名:《阿赖耶识论》,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止庵编《废名文集》,东方出版社2000年版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