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 人物列表
刘半农 Liu Bannong(现代中国)顾城 Gu Cheng(现代中国)佚名 Yi Ming(现代中国)
郭沫若 Guo MoRuo(现代中国)周天游 Zhou Tianyou(现代中国)吴则虞 Wu Zeyu(现代中国)
赵超 Zhao Chao(现代中国)王觉溟 Wang Jiaoming(现代中国)梅毅 Mei Yi(现代中国)
樊树志 Fan Shuzhi(现代中国)柏杨 Bai Yang(现代中国)岳南 Yue Na(现代中国)
屈维英 Qu Weiying(现代中国)茅十七 Mao Shiqi(现代中国)蒋胜男 Jiang Shengnan(现代中国)
唐博 Tang Bo(现代中国)孙杰 Sun Jie(现代中国)许志龙 Xu Zhilong(现代中国)
向斯 Xiang Si(现代中国)张鸣 Zhang Ming(现代中国)河边 He Bian(现代中国)
落榜生5 La Bangsheng(现代中国)林语堂 Lin Yutang(现代中国)陈舜臣 Chin Shunshin(现代中国)
倪政兴 Ni Zhengxing(现代中国)王春瑜 Wang Chunyu(现代中国)子金山 Zi Jinshan(现代中国)
朱岩 Zhu Yan(现代中国)孙立群 Sun Liqun(现代中国)赵焰 Zhao Yan(现代中国)
牛贯杰 Niu Guanjie(现代中国)张研 Zhang Yan(现代中国)郭燕红 Guo Yangong(现代中国)
二月河 Eryuehe(现代中国)阎崇年 Yan Chongnian(现代中国)许华 Xu Hua(现代中国)
郑彭年 Zheng Pengnian(现代中国)盛和煜 Cheng Heyu(现代中国)司马路人 Sima Luren(现代中国)
张笑天 Zhang Xiaotian(现代中国)乔松都 Qiao Songdou(现代中国)王瑞人 Wang Ruiren(现代中国)
陈汝衡 Chen Ruheng(现代中国)平江不肖生 Ping Jiangbuxiaosheng(现代中国)陆士谔 Liu Shie(现代中国)
马叙伦 Ma Xulun(现代中国)刘绍棠 Liu Shaotang(现代中国)余嘉锡 Yu Jiaxi(现代中国)
刘凤舞 Liu Fengwu(现代中国)王旭川 Wang Xuchuan(现代中国)董荫孤 Dong Yingu(现代中国)
叶洪生 She Hongsheng(现代中国)周汝昌 Zhou Ruchang(现代中国)俞平伯 Yu Pingba(现代中国)
刘心武 Liu Xinwu(现代中国)蔡义江 Cai Yijiang(现代中国)贾平凹 Gu Pingao(现代中国)
周思源 Zhou Saiyuan(现代中国)张爱玲 Zhang Ailing(现代中国)闫红 Yan Gong(现代中国)
万方
现代中国  (1952年)
出生地: 北京

群星荟萃 galaxy 杰出的人物或精美的东西《我的爸爸曹禺》
影视同名 film and television homonymy《日出》

阅读万方在影视与戏剧的作品!!!
万方
  1952年生于北京,是著名剧作家曹禺的女儿。“文革”中到东北插队,后做部队创作员,现为中央歌剧院编剧。
  
  万方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创作小说,同时创作舞台剧、电影及电视剧本。主要长篇小说有《明明白白》《幸福派》《香气迷人》等。主要电影作品有改编自其父的话剧《日出》,并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黑眼睛》获中国优秀电影“华表奖”。主要电视作品有《牛玉琴的树》,获中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电视连续剧《空镜子》获中国优秀电视剧“金鹰奖”。还有电视剧《空房子》《走过幸福》《你是苹果我是梨》《女人心事》等也广受观众喜欢。
  
  2008 年,第二届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在杭州颁奖,8部作品获曹禺剧本奖,万方创作的话剧剧本《有一种毒药》首次获曹禺剧本奖。万方的成名作品却是从电视剧和小说开始的。她创作的《空镜子》、《空房子》、《走过幸福》等剧本,拍成电视剧后都获得了很高的收视率。直到50岁以后,万方才开始尝试写话剧。这次的获奖作品《有一种毒药》,就是她的话剧处女作。2006年,《有一种毒药》由北京人艺推出,连演30场,观众反响热烈。该剧讲述了一家四口人的恩怨情仇,现实生活的巨大压力将梦想摧毁,梦想又成为了现实生活的毒药,人要在残酷的现实中挣扎求生,又要拼命揪住梦想这根救命稻草不放。
  
  万方 - 成长
  
  万方万方
  
  万方十几岁开始创作,真正为大众熟知,却是因几年前的那部《空镜子》。“当时只是想描述一种最平实的生活状态,没想到它会如此受欢迎。”其实,从小到大,总是有些“意想不到”的事发生在万方身上。比如,她从没想过受人尊重的父亲,会在某天变成“反动文人”;更没想到自己会和父亲 一样,走上文学创作之路。万方14岁时,父亲被定为“反动学术权威”。在学校她成了“黑五类”,没资格进教室,只能蹲在台阶上看“毛选”。即便如此,万方从没怀疑过父亲,批判他是坏人。“我和他从没有过对立,一丝一毫都没有,他一直是我崇拜的人。”
  
  16岁时,万方到东北“插队”,前所未有的自由让她觉得快乐,然而前途的渺茫却又让她焦虑。“父亲23岁就写出了《雷雨》,而我呢,与他相近的年纪,仍旧像个傻子。” 浑浑噩噩过了两年之后,沈阳军区前进歌剧团来地方招兵,一个司令员是曹禺的崇拜者,他听说万方是曹禺的女儿,马上认定她肯定也是写作好手,二话不说就把18岁的万方招进了部队。“当时写的都是工农兵,完全是政治行为。”直到1978年万方转业,到了《剧本月刊》做编辑,才写起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其实当初,曹禺是反对子女们走文艺道路的。“他更希望我们搞自然科学。父亲觉得自然科学是扎实的、有形的、非黑即白的,不存在假象与欺骗。”但是,当万方开始了文学创作,曹禺便转而支持她。“父亲经常给我写信,鼓励我,告诉我一定要有股‘牛’劲,即便被退稿,也要再写再改,直到作品发表。”
  
  万方 - 写作特色
  
  万方万方
  
  很多人写作都是从自己写起,万方也不例外,第一篇小说《星星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很有自传体的味道。看到女儿的“处女作”,曹禺并没多说华。“他从不批评人。不表扬,就证明他是不满意的。”之后,曹禺在写给女儿的信中提到,写作时要把眼光放得再远些,看得再深入些。从那之后,万方的开始把创作刻意和自身保持距离。她甚至有种极端的想法:“完全不同,才能证明我的能力。”
  
  小说《杀人》,是万方写作生涯中第一个转折点。“写的是一对农村婆媳,和我的生活离得很远。”一开始,万方写得并不顺,甚至有点灰心。“父亲常说,‘眼高手低’是艺术创作的必经阶段。”于是,她咬着牙往下写。写到一半,万方觉得越来越对路了。之后,《杀人》在《收获》杂志上发表。曹禺看后说:“你真的行,小方子。你可以写出好东西。”那时,万方才真的确定,自己可以吃写作这碗饭了。
  
  之后一段时间,万方的作品都给人以强烈、沉重之感。《空镜子》当算其创作生涯的第二个转折,那一次她写得平和、放松。故事源自与朋友的一次闲谈,“别人两次给她介绍男友,相隔几年,介绍的却是同一个人。”这让万方有种感觉:生活的表象之下,仿佛有种潜流在轮回。那种虚虚实实的混沌感,让万方记到现在。
  
  《空镜子》后,万方被归为“言情高手”,而她对女性心理的刻画尤为精准细腻。“这和我的生活、婚姻有关”。写《空镜子》时,她已经历了一场离异,正和第二任丈夫共品生活的甘苦。“我的经历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别人的心门,体会到她们的痛苦。”而做了半辈子的女人,写起女人,她说是种身份的回归,很多地方动用了自身的“宝藏”,写起来尤为过瘾。
  
  万方笔下的女性总不能让你简单地喜欢或是不喜欢,她们身上的可爱与不可爱揉为一体。“我不想在作品中评判什么,这一点算是遗传了我父亲,他对每个人都怀有悲悯之心,哪怕是《雷雨》中的周朴园。父亲常说,每个人做每件事情都有自己的理由。写作者,只是要找出这些理由,而不要恣意评判。生活本就无法评判。” 写了这么多女人,开始时万方总想把她们刻画得不同,但写来写去,更多的是感受到她们的相同。无论柔弱或强势,女人对感情始终充满渴望与依赖。所谓名利都是空的,婚姻失败便是女人最大的失败。因此,在《女人心事》的序言中,她写道:“女人一生最黑暗和最耀眼的,都是婚姻和爱情。”为了守护幸福,女人要更多地学会宽容、理解和珍惜。
  
  “一开始,我也不懂这个道理。”丈夫的去世却让万方顿悟。“他活着时,我们也有很多矛盾,很多不满,甚至想过分开,就像《女人心事》里的罗想和严立达。但是他突然走了,我才发现,原来你那么不在意,甚至想甩掉的,却是你最珍惜的。” 万方说,自己对女性题材关注,一定程度上是受了曹禺的影响。“他的作品中。女性都是值得赞美的,她们经历的种种不易,都会让人心生怜悯。”她的父亲经历了三次婚姻,第二次是离婚,第三次是万方母亲去逝。至今,她手里还有上世纪40年代父亲与母亲的通信,那些情书长长的,纸薄薄的,钢笔字很密。
  
  “在爱情与婚姻中,他经历了痛苦,但却始终真诚。”父亲对待感情的态度,一直影响着万方。到了《女人心事》,她借罗想之口说出了“不要对婚姻期望太高。但是要真诚”。看似消极,实则是抛却浪漫虚幻后,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万方 - 对父亲的评价
  
  在万方眼中,父亲曹禺的天分和才华都是第一的,然而对于曹禺晚年没有拿得出真正的作品,万方觉得那是父亲最深的痛苦。“文革的那段时期,我爸爸和许多的人,都被告知他们的思想是需要改造的,这种对灵魂的改造像是脑叶切除术,有时是极端的粗暴行动,还有就像输液,把一种恐惧的药液输入身体里。他还怎么能写得出东西?此外,后来他的头衔很多,整天出席各种会议和仪式,不堪重负,这严重影响了创作。不过他一直不甘心。”
  
  万方觉得自己从事文学创作,受父亲的潜移默化是前提,而两年的农村插队生活是积累。“在东北农村插队的那两年,让我可以从最底层的角度去体会人生。文革结束后,我开始真正进入想写的状态。”作为一次重新开始,万方说她从自己出发。“写了若干小说,与自己的经历、情感都有关。实际上我不满意,心里有一阵沮丧。我发表的东西父亲也看过,他知道和他心里真正写作的水平有差距,但他完全从鼓励出发,不会打击批评,他希望我脱离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广一些。”
  
  万方告诉记者,80年代末她发表了《杀人》,那时曹禺已住进医院,这是他看到万方的最后一部作品。“当我去医院看他时,我能感觉到他特别高兴,他说,‘小方子,你还真行啊!曾经担心你会是一个比较专注自己内心的作者,现在我不担心这个了,你能够写完全不是你的东西、极不相同的人和生活,而且是那么回事儿。’ 我听了很高兴,我明白他认可我的这篇作品,认可我有了创作能力。此后我就走上更宽广的道路。”随后,万方的一系列农村和城市题材的小说便接连问世了。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