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 人物列表
柳亚子 Liu Yazi(现代中国)沈尹默 Shen Yinmo(现代中国)海子 Hai Zi(现代中国)
洛夫 Lo Fu(现代中国)舒婷 Shu Ting(现代中国)徐志摩 Xu Zhimo(现代中国)
席慕容 Ximurong(现代中国)余光中 Yu Guangzhong(现代中国)食指 Si Zhi(现代中国)
刘半农 Liu Bannong(现代中国)北岛 Bei Dao(现代中国)顾城 Gu Cheng(现代中国)
卞之琳 Bian Zhilin(现代中国)戴望舒 Dai Wangshu(现代中国)多多 Duo Duo(现代中国)
昌耀 Chang Yao(现代中国)向明 Xiang Ming(现代中国)孤夜赏雨 Gu Yeshangyu(现代中国)
离离 Chi Chi(现代中国)陈忠坤 Chen Zhongkun(现代中国)熊焱 Xiong Yan(现代中国)
绝壁孤侠 Jue Biguxia(现代中国)迪拜 DiBai(现代中国)祁鸿升 Qi Hongsheng(现代中国)
杯中冲浪 Wang XuSheng(现代中国)鲁绪刚 Lu XuGang(现代中国)余刃 Yu Ren(现代中国)
白琳 Bai Lin(现代中国)太阳岛 Tai Yangdao(现代中国)秋叶 Qiu She(现代中国)
佚名 Yi Ming(现代中国)周梦蝶 Zhou Mengdie(现代中国)郑愁予 Zheng Chouyu(现代中国)
兰语凝嫣 Lan Yuningyan(现代中国)刘华明 Liu Huaming(现代中国)陆华军 Liu Huajun(现代中国)
离开 Chi Kai(现代中国)郭沫若 Guo MoRuo(现代中国)林泠 Lin Ling(现代中国)
商禽 Shang Qin(现代中国)罗门 Luo Men(现代中国)西川 Xi Chuan(现代中国)
欧阳江河 Ouyang Jianghe(现代中国)翟永明 Di Yongming(现代中国)杨炼 Yang Lian(现代中国)
张错 Zhang Cuo(现代中国)田间 Tian Jian(现代中国)阿垅 A Long(现代中国)
纪弦 Ji Xian(现代中国)灰娃 Hui Wa(现代中国)马骅 Ma Hua(现代中国)
覃子豪 Qin Zihao(现代中国)林亨泰 Lin Hengtai(现代中国)蓉子 Rong Zi(现代中国)
痖弦 Ya Xian(现代中国)杨唤 Yang Huan(现代中国)羊令野 Yang Lingye(现代中国)
林徽因 Lin Huiyin(现代中国)白萩 Bai Qiu(现代中国)管管 Guan Guan(现代中国)
张大春
现代中国  (1957年6月14日)
籍贯: 山东济南

短篇小说 novella《寻人启事》

阅读张大春在小说之家的作品!!!
张大春
  张大春(1957年6月14日-),当代华文作家,被誉为当代台湾甚至华人最优秀的小说家之一。作品曾获联合报小说奖、时报文学奖、吴三连文艺奖、金石堂年度影响风云人物等等。
  
  张大春,当代最优秀的华语小说家,1957年生,山东济南人。当代台湾华文作家,祖籍山东。
  工古典诗词,作品以小说为主,已陆续在台湾、中国大陆、英国、美国、日本等地出版。他的每一部作品都用新的叙事写法,不断自我突破,被誉为当代台湾甚至华人最优秀的小说家之一。好故事、会说书、擅书法、爱赋诗。
  台湾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硕士,曾任教于辅仁大学、文化大学。现任辅大中文系讲师、News98 电台主持人。
  荣誉
  曾获联合报小说奖、时报文学奖、吴三连文艺奖等。金石堂年度影响风云人物等等。
  主要作品著有:《鸡翎图》 、《公寓导游》、《四喜忧国》、《大说谎家》、《张大春的文学意见》、《欢喜贼》、《化身博士》、《异言不合》、《少年大头春的生活周记》、《我妹妹》、《没人写信给上校》、《撒谎的信徒》、《野孩子》、《寻人启事》、《小说稗类》(卷一)(卷二)、《城邦暴力团》(1~4)、《聆听父亲》、《认得几个字》等。
  
  2010年12月17日,《南方人物周刊》主办的第六届2010中国魅力人物颁奖盛典在北京东方君悦大酒店举行,当选2010中国年度魅力50人文艺类通透之魅
  张大春 - 写作风格
  
  张大春
  目无馀子的写作姿态、耍痞嘲弄的叙事风格,当八O年代台北开始跟上国际都会节奏之际,二十出头的张大春凭著旧学根柢与对都会新气息的敏锐,写出一篇又一篇擒尽国内文学大奖、却又时髦的小说。预示了张大春即将引领风骚的文坛角色。
  鲜明的叙事风格背後有著对写实传统的不断思索、这使得张大春的作品与时代脉动强烈合拍,此外他既能学舌马奎兹、又能戏仿司马中原狂风沙,以戏弄的笔法演义人世荒谬、站在流行的端头吟哦古文历史,加以他创作量丰沛、杂学古今中西可以说是现当代最能写的台湾作家。英美日及大陆等地的出版社这两年也都即将(英美已经出版)出版这位台湾极具有代表性作家的作品。
  八十年代以来,评家、读者们跟著张大春走过《将军碑》、《四喜忧国 》的早期惊艳,经历过令成人少年都捧读传诵的大头春风光、一路到他紧追新闻、以文字颠覆政治的新闻写作系列、为武侠开创新局的五十七万字钜作《城邦暴力团》,甚至是令学界瞩目的创作者文论《小说稗类》,张大春坚持专业写作的姿态,对台湾文坛起著现今仍难以估量的影响力。
  “最初的张大春三本经典选集”,囊括了他初期成名代表作:时报文学奖五位评审一致高票推崇的《将军碑》、忧国的外省荣民写下“告全国军民同胞书”的《四喜忧国 》、科幻小说首奖的《伤逝者、令人不禁玩起解读游戏的《公寓导游》……等等,一篇篇热闹又有门道的短篇作品。此外休息了近两年的张大春,还为这套书写了短篇小说《最初》代序,今年阅读张大春当然要从“最初》三本经典选集系列开始。
  张大春 - 多重身份
  
  张大春
  作家
  内地读者了解张大春,大多是通过2004年版的《小说稗类》。实际上张大春在台湾是既叫好又叫座的作家,他的作品从《鸡翎图》、《四喜忧国》、《公寓导游》,到结合新闻题材的《大说谎家》、《没人写信给上校》、《撒谎的信徒》等,都受到读者青睐……
  书法家
  曾经就有人如此带点莽撞外行、也带点讨好地问起“张大春体”,我一旁听着,张大春的回应意外地沉静,仿佛不知语从何起。他边说边想,像进入自省的零落回答大意是——好的字那么多,你看、你学、你跟着哪个字这样写那样写都来不及了,哪还有什么自己的体不自己的体的问题……
  评书人
  在台湾news98 电台,张大春有个说书节目,已做了9 年。最早讲《江湖七侠传》,然后从《聊斋》、《三言二拍》,讲到《水浒传》、《三侠五义》、《儒林外史》“说书多半跟时事有关,所以,怎样不太低俗地修理最该修理的讨厌的人,在我说书节目里是最大的快乐。”
  张大春 - 身怀多技
  
  张大春
  绝技一:现代小说
  骆以军说:“我不确定现在年轻一辈的小说创作者是否清楚《将军碑》、《公寓导游》,或《四喜忧国》。这些小说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让人惊异地开启了台湾现代小说在形式上完足并真正专业的黄金时期。”二十出头的张大春凭着旧学根底与对都会新气息的敏锐,写出了一篇又一篇擒尽台湾文学大奖、却又时髦的小说。
  绝技二:青春小说
  台湾作家张大春的“成长小说”《少年大头春的生活周记》、《我妹妹》、《野孩子》皆以玩世不恭的姿态颠覆亲子关系,对于家庭中的权威之“父”展开谐谑书写,具有一种强烈的“弑父”情结。张大春故意以消极、另类的成长经验来质疑、否定传统世俗真理和父权体制的合法性存在,突显出了他的解构意图。
  绝技三:古典小说
  为什么我要写武侠小说?大家都以为武侠小说尽在金庸了。当初平江不肖生为《江湖奇侠传》,那谁会想到武侠小说到未来有什么可能性?结果出了个金庸,把他之前的武侠小说一扫而空,我称之为“一洗凡马万古空”。武侠小说有没有另外的可能性了?我就设想:如何保留武侠小说的种种元素,再让它产生新的活力,加入新的细节
  绝技四:文学理论
  从《小说稗类》中看,张大春是个读书很多的小说家,他的知识结构有两大类,一是中国古代的文史作品,二是西方的经典小说与理论。所以《小说稗类》这本书很有趣:它既象是传统的笔记体,一则一则的笔记,又在笔记之间,有着潜在的逻辑线索,每一则笔记,几乎可以看作不太严格的论文。
  张大春 - 名家点评
  
  张大春
  梁文道:张大春比我厉害100倍
  你所看到的这部分张大春还不足以囊括张大春的全部,你看到的部分只是浮在海上冰山的1%那一小块,一类作家,大家说梁文道你写的书还能看,大家觉得台湾的作家就像这样的水平,错了。我也要说和当年吉尔斯一样的话,“比我厉害100倍的人还有呢。”
  阿城:从勾拳到直拳
  因为你以前的书我也看过,看了《聆听父亲》,我是觉得你原来勾拳比较多,现在就是直拳,所以有很多东西带不上。当然我们看拳击比赛的时候,认为直拳是高潮的时候,勾拳往往是略过。我想这本小说是直拳式的作品,它能够直接达到你的心脏上
  司马中原:野鬼托生的文学怪胎
  在当代文坛上,‘张大春闪电’确是耀人眼目,他学习钻研的玩意兒,统括了上九流中九流和下九流,他天生具有一种敏睿的內感,一种冥冥的灵动,加上不是常人所能比拟的想像和組合能力,以及极具爆发性的语言创造力,这许许多多的因素造就了他,他就是‘野鬼托生的文学怪胎。’……
  李锐:他放下了创作者的身份
  我很喜欢大春,为什么?因为在他的创作里看到写作者一种非常清醒的自觉的追求,他在台湾有一阵是先锋小说的领军人物,但经过一段创作以后,他重新识字,重新写古诗,他放下了现代小说唯一的创作者的身份。从识字开始,这个炫技的大头春谦卑、真诚地做一个写作者应该做的事情……
  莫言:台湾最有天份的作家
  张大春像是《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是台湾最有天分、最不驯,好玩得不得了的一位作家。跟张大春这样才华横溢的台湾作家交往,是一种动力,能感觉到自己的不足。
  张大春 - 成长经历
  
  张大春
  六代人的家族史
  1997 年2 月6 日除夕夜,张大春的父亲在浴室里摔倒,摔伤了一根比棉线还要细的神经,从此就再也没有爬起来。那年父亲76 岁,张大春40 岁。当时父亲对他说:“我大概是要死了。可也想不起要跟你交代什么,你说糟糕不糟糕?”
  于是,在父亲生命进入末期、自己的孩子即将出世的时候,张大春翻开了六大爷(在前几年过世)写的“家族流水账”。那是1988 年三四月间,张大春第一次来北京,又回了次山东老家,和五大爷、六大爷住在宾馆,聊了10 个晚上。那次见面,张大春发现自己不了解很多家族的事情,于是请感情泛滥的六大爷写一个摘要。没想到1990 年,六大爷寄来满纸辛酸的70 页《家史漫谈》。但当时被张大春搁在一边,闲了7 年。
  1998 年, 在六大爷的《家史漫谈》的基础上,张大春开始重新书写家族六代人的乡愁与命运。从道光年间写起,张家祖籍山东济南张家“懋德堂”,是当地的显赫家族。书中写到以“牛肉馅得放大葱”为家规的曾祖母,命中注定“拎了串铜钱可钱串子底下没打结”、一辈子风雅却落魄的大大爷,壮游半个中国、言行吊诡的“怪脚”五大爷,背井离乡、对往事终身难以忘怀的父亲,千里寻夫、倔强而朴实的母亲??
  一边写,张大春一边给父亲看,但等《聆听父亲》创作完成后,父亲已经病得很厉害,无力看这本记录了他的故事与记忆的作品。“当我把这本书出版的消息告诉他后,他也不关心。他指了指身边水果盘中的那个橘子,大概是想要吃橘子,我就赶快给他剥。对于一个垂垂老矣的人而言,书算什么东西呢?”张大春感慨地说。
  从家族的变迁写到每一个人的命运,在时代变迁中触摸个人的血脉,如此巨大而繁琐的人生,张大春是讲给即将出世的孩子听的。写了一年后,儿子来到人世,“当儿子已经抱在手上,你就无法再假装他不存在,否则写的东西一定会肉麻”,于是写作被迫搁浅。4 年后为了还房贷,张大春才写完了剩下的7万字。
  这部近12 万字的《聆听父亲》2003年7 月由台湾时报文化出版,2008 年1月由世纪文景推出简体字版。藉简体版上市,张大春来到大陆做了为期一周的密集宣传。
  回归说书人
  张大春1957 年生,山东人,属于“台湾外省人第二代”。好故事、会说书、擅书法、爱赋诗。还是一个4 岁的孩子时,父亲就把张大春放在膝盖上,把《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等等一路对他说下来。“我记得上小学第一天的时候,我的父亲跟我说,今天庆祝你上小学,小学生了,给你讲两回,而且是《西游记》开篇的两回,‘楔子’的第一回。那天的兴奋远超过‘今天我是小学生’的兴奋。”
  这样的体验从4 岁开始慢慢进入张大春的生活。如今,他每天早晨送孩子上学后,做的第一件事是写诗,然后写稿。晚上睡前,练完字,读完帖,最后一件事还是写诗。
  3 月26 日,抵达北京的第一天晚上,张大春和阿城聊书法,从吃完晚饭一直聊到深夜12 点。“阿城对书法史相当了解”。
  3 月27 日上午9 点,记者在酒店见到张大春,他穿着一件淡绿色休闲上衣,头发有点乱,大步走路,接朋友的电话大声地笑。接待方为张大春准备了鱼泉榨菜,那是朋友向他着力推荐的。张大春飞快地就着榨菜喝稀饭,一口一个小包子。他嘻嘻哈哈地不承认自己是学者,这是他一贯的态度。
  张大春曾经一心一意地在作品里“炫技”,从历史小说、儿童文学、武侠小说到魔幻作品,他的写作种类驳杂、文风戏谑、思维天马行空。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他收敛起技巧,写了一本细腻、平实的自传体小说《聆听父亲》。台湾评论界惊呼张大春终于肯“认真悲伤”了,书商在宣传《聆听父亲》时,甚至声称这是“白话文学朱自清《背影》以来最感人的父亲书写”。
  张大春和阿城、李锐、余华、莫言是好友。阿城说:“用惯了勾拳的大春,这次用了直拳,虽然简单,却直接打在读者的心脏,过瘾。” 李锐和太太蒋韵此次一起来京为张大春捧场,3月27 日晚上出席了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演讲。李锐说:“我很早就认识大春,很喜欢他,这是因为在张大春创作里看到写作者非常清醒的自觉的追求。有一阵,在台湾,他是先锋小说的领军人物,因为他会炫技,但现在,他回来重新识字,写古诗,写《春灯公子》(2006年在台湾出版,书场式小说),他放下了现代小说创作者的身份,而变成一个说书人。”
  李锐所说的“说书人”是张大春的另一个阵地。在台湾news98 电台节目,张大春有个说书节目,已做了9 年。最早讲《江湖七侠传》,然后就从《聊斋》、《三言二拍》,讲到《水浒传》、《封神榜》、《三侠五义》、《儒林外史》、《聊斋》。“说书时,多半要跟时事有关系,要跟现况有关系。所以,怎样不太低俗地修理最该修理的讨厌的人,在我的说书节目里是最大的快乐。”张大春说。
  据世纪文景透露,接下来,张大春的“春夏秋冬系列”、《认得几个字》等作品也将出版。
  张大春曾说:“小说家不是一辈子就写故事给人看,最重要的是:我怎么帮助我这一代人,捡回被集体糟蹋掉的训练及教养。”
  张大春 - 山寨论
  张大春认为,山寨这件事情它会有两个不同层次的正当性,第一个层次就是我是发展中,我是未开发,你是已开发,你是文明先进,你占尽了便宜,文明和贫富差距拉得那么大,不应采取一样的社会价值或者是法律价值。所以这个山寨的正义就说,经济处境、社会处境、国际处境上,是必须要有的山寨的优先性,日本韩国上升期时候都出现过山寨现象。
  张大春 - 人物评价
  
  新书《认得几个字》回归传统
  说到台湾文坛,张大春是绕不开的名字,也是绝对有分量的名字。在小说界,他是笔调戏谑、杂学招摇的“顽童”,目无余子的写作姿态、耍痞嘲弄的叙事风格,使得20岁出头的张大春在80年代的文坛刚刚崭露头角,就擒尽台湾文学大奖。从《城邦暴力团》才情盎然的“反武侠”到“春夏秋冬”笔记体的虚实交织,还有文艺理论的扛鼎之作《小说稗类》,可以说,在张大春身上,并存着一个“讲故事的人”和一个“博杂的学者”。对于张大青的新书《认得几个字》,梁文道的评价是:他在拯救汉语。
  除了创作,他还集评论家、教师、电台主持人等多重社会身份于一身,好故事、会说书、擅书法、爱赋诗、创作丰沛、杂学古今……所以,他是作家孙甘露口中“华语文学界一个标志性的人物”。被莫言评价:“大春用12万字的篇幅,完成了110万字的内容。”而读书人梁文道则惺惺相惜道:“张大春读书是论斤算的,他才是真正的读书人。”
  说来遗憾,张大春的作品引进到内地的并不多,他的大部分读者都是通过网购台版书或者寻找电子版来接近作者。在他不多的引进作品中,严肃却不枯燥的《小说稗类》被孙甘露称为“大师的品质”的书。而《聆听父亲》则被阿城评价道:“用惯了勾拳的张大春,这次写《聆听父亲》用了直拳,直奔心脏。”
  这次,张大春的新书《认得几个字》在内地出版,这也是张大春最新的一本书。说《认得几个字》是活泼、俏皮版本的《说文解字》也并不为过,同时,这也是一本亲子之书。书中,有两个小主角——张容、张宜,这是张大春的一双儿女,一个6岁,一个4岁。而书的内容则是一位父亲给孩子们讲解汉字。89个看似简单的汉字为经线,一幅幅温馨的家庭趣话为纬线,勾勒出的是文人张大春、父亲张大春的整个生活。
  张大春说,比起读者的喜爱或者孩子真正能学到多少东西,他更看重的是记录家人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我希望我的孩子在30年、40年,甚至50年以后,再看这本书,他想到的不是父亲对他们多么疼爱、多么纵容,而是会想起某一首诗、某一句话,或者是某几个字。”张大春说,他就是在用这些“字”给孩子们写日记。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