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貫: | 瀋陽 | ||||||||
閱讀徐坤在小说之家的作品!!! |
1993年開始發表小說,出版小說散文300多萬字,代表作有中篇小說《白話》、《先鋒》、《熱狗》、《瀋陽啊瀋陽》、《年輕的朋友來相會》,短篇小說《遭遇愛情》、《鳥糞》、《狗日的足球》、《廚房》、《愛之路》,長篇小說《春天的二十二個夜晚》等。部分作品被翻譯成英、德、日語。
徐坤 - 主要經歷
1993年開始發表小說,出版小說散文300多萬字,代表作有中篇小說《白話》、《先鋒》、《熱狗》、《瀋陽啊瀋陽》、《年輕的朋友來相會》,短篇小說《遭遇愛情》、《鳥糞》、《狗日的足球》、《廚房》、《愛之路》,長篇小說《春天的二十二個夜晚》等。部分作品被翻譯成英、德、日語。多次獲得《中國作傢》、《人民文學》、《小說選刊》、《小說月報》評選的優秀小說奬,獲首屆“馮牧文學奬”,首屆女性文學成就奬,第二屆“魯迅文學奬”,第九屆莊重文文學奬。
個人特色
徐坤1993年開始小說創作,成名作為中篇小說《白話》。此作以幽默的敘事,辛辣的語言,描寫了年輕知識分子下鄉鍛煉的事與願違,獨到的意趣與鈎緻引起文壇的廣泛關註。此後,徐坤連續發表了中篇小說《先鋒》、《囈語》、《遭遇愛情》和《鳥類》,長篇小說《女媧》等,在文化反諷、女性命運河都市情愛等幾個方面多重探索,不同的題材卓具不同的題旨與品味,表現出女性知識分子獨有的智慧與鋒芒。
進入90年代後,徐坤逐步轉嚮以女性姿態描寫當下女性的精神狀態,《遊行》、《狗日的足球》、《小青是一條魚》、《招安、招安、招甚鳥安》等中、短篇小說,被認為是極具“女性人文主義”色彩的代表性作品。徐坤的作品還有《狗日的糧食》(小說集)、《性情男女》(散文集)等,部分作品被譯成英文、日文在國外出版。
徐坤 - 主要作品
徐坤作品
小說集
《先鋒》北嶽文藝出版社1995年4月出版
《熱狗》華僑出版社1996年1月出版(新生代小說係列)
《女媧》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3月出版(“紅罌粟”叢書)
《遊行》雲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3月出版(“她們”叢書)
《遭遇愛情》長江文藝出版社1997年8月出版(“跨世紀文叢”)
《行者嫵媚》中國文學出版社1998年2月出版(“獨特文叢”)
《含情脈脈》百花文藝出版社1999年10月出版(“金蘋果叢書”)
《小青是一條魚》中國文聯出版社2001年9月出版(“中日女作傢新作大係”)
《白話》時代文藝出版社2001年10月出版(“中國小說50強”)
《廚房》華文出版社2001年12月出版(“獲魯迅奬作傢自選集”)
《一個老外在中國》新世界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中國作傢檔案書係”)
《北京以北》昆侖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回報者文叢”)
《橡樹旅館》中國文聯出版公司2004年1月出版(“短篇王叢書”)
長篇小說
《春天的二十二個夜晚》春風文藝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
《愛你兩周半》作傢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
《野草根》湖南文藝出版社2007年4月出版
《八月狂想麯》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8年6月出版
散文隨筆集
《親愛的自己,親愛的你》明天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
《坐看雲起時》遼寧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
《網上有人》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0年8月出版
《我的人生筆記》時代文藝出版社2006年8月出版
小說自選集:
《徐坤作品精華•性情男女》中國青年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
《徐坤作品精華•狗日的足球》中國青年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
《中國作傢經典文庫•徐坤捲》光明日報出版社2002年6月出版
《現代文學典藏係列•徐坤小說選集》臺灣商務印書館2008年6月出版
徐坤 - 大事件
徐坤
北京人藝新年第一戲《性情男女》2006年1月12日在人藝小劇場首演。第一次參與話劇創作的徐坤表示:“看到平面的文字變成了立體的舞臺呈現,神奇又令人感動。”
在離婚率不斷攀升的今天,該劇所涉及的婚戀家庭倫理話題直戳每一個觀衆情感深處最薄弱的神經。一個事業有成的中年男人,面對前妻、女兒和從第三者晉升成老婆的小嬌妻,曾經有過的親情、愛情讓他迷戀,而現實中的矛盾與尷尬卻讓他不知情歸何處。是繼續開始新的追尋,還是回到原來的出發點找尋丟失的情感?全劇開放式的結尾沒有給出答案,一切留給觀衆思考和分解。
女作傢徐坤以幽默的語言書寫了現代男女的情感自白,坦率、尖銳甚至還有幾分讓人難以啓齒的羞澀。時下流行的“三不男人”準則,“第三者的仇要第四者來報”等不時引發一陣陣笑聲。全劇似乎在毫不客氣地告訴那些已經出墻或是準備出墻的男人們,當激情過後,一切歸於平淡,再動人的愛情也會因生活的瑣碎而讓人厭倦,下一個不一定比這個好,聰明男人還是好好把握你現在的擁有。
徐坤坦言:“我沒想讓男主角死無葬身之地,而是給他留下了溫暖的出路,但具體怎麽做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看法,因為婚戀問題是每個人必將經歷的。”劇中小女兒離傢出走的態度構成了全劇對成人污濁生活的否定:“長大以後,我不會像你們那樣生活!”
徐坤 - 獲奬情況
短篇《一條名叫人剩的狗》獲《中國作傢》優秀小說奬(1993);中篇《先鋒》獲《人民文學》優秀小說奬(1994);短篇《鳥糞》獲《小說選刊》優秀小說奬(1995);短篇《遭遇愛情》《廚房》《早安,北京》獲《小說月報》“百花奬”(1996、1998、2004);短篇《午夜後廣場上的探戈》獲《北京文學》優秀小說奬(2007);隨筆《瀋陽的美麗與哀愁》獲《人民日報》優秀散文隨筆奬(2007)。
獲第二屆魯迅文學奬(2001);首屆馮牧文學奬(2000);首屆“中國當代女性作傢成就奬”(1998);第九屆莊重文文學奬(2003)。
徐坤 - 人物評價
徐坤近照
徐坤的小說一直都在變化中,不變的是她的語言和她用文字把握現實的能力。上世紀80年代看王蒙的小說,常常驚嘆作傢捕捉現實的才能,在我們看來極其普通的事件或者生活表層,進入他的小說就變得自如、有趣而富有深意,這不是一般作傢所能掌控的功力。徐坤的小說在這一點上可以說與王蒙有共通或者傳承之處。
徐坤總說她藉了王朔的光,其實她頗有些優勢。徐坤是職業文人,科班出身,博士念的就是現當代文學,每天在社科院文研所幹的還是這些,外觀上就給老百姓一種能夠保證産品質量的概念。
徐坤還有其他新生代女性作傢,好像都被給予了奪回男性話語權的使命。徐坤因其強調的是文化的視角而非純粹的性別,所以更考慮鬥爭進程中的策略性。如果她願意,她會很好地把敘述者的身份隱藏起來。徐坤更喜歡搞“買一贈一”的活動,無論要表達多麽深刻的寓意,她都不會忘記同時給讀者一個好看的文本,徐坤式妙趣橫生的想象和恣意淋漓的調侃。
晶瑩剔透善解人意的徐坤,常常會讓你忘記了還有一個膽大包天,什麽都敢去消解和顛覆的徐坤。同王朔比起來,徐坤即使有的地方更加稀奇古怪,人們也都願意把她看作一個好孩子,至少是一個“可以教育好的孩子”。雖然在絶大多數情況下,人們最後都不知不覺地被徐坤給教育了。
無論如何,徐坤選擇開始寫長篇小說的確是一個很有趣的事。她會給更長的體裁裏面填充些什麽?這個古怪精靈風情萬種的孫猴子,永遠都讓人好奇。
在新時期以來的優秀作傢中,尤其在當今茫茫如過江之鯽的女作傢中,徐坤是個非常獨特的存在。她的小說數量不能算是多的,至少象“著述等身”之類的詞彙與徐坤不怎麽沾邊。關於這一點,徐坤在論及遲子建時也僅僅是用了“著述等腰”這樣十分好玩的說法。她還沒有出版自己的長篇小說,同時也沒有象那些被媒體青睞爆炒的“美女作傢”的幸運,可以在寫作之外也能殺出一條血路來走——儘管徐坤能夠尊重各種走法的自由,她自己還是小心翼翼地在自己選定的路上舞文弄墨,並且快樂欣然。作為一個既不孤獨也不熱鬧、既不張狂也不壓抑的健康的寫作者,徐坤象一個古怪的精靈,無論寫着怎樣千伶百俐、搗鬼噴飯的文字。終不失其赤子之心。徐坤的文字不管怎樣爛漫妖嬈、天使其面,卻始終是一雙斫輪妙手,一副冷酷嘴臉,沿着人物內心世界的崎嶇小路燭幽探微,誓將洞悉人性奧秘的革命大業進行到底。在這個意義上,徐坤堪稱地道的人性觀察傢。
徐坤作品
徐坤早期曾被批評界普遍視為王朔的同路人。衆所周知,王蒙就曾經戲稱她為“女大侃”。這個說法廣有影響,以至於長期以來徐坤都是“女王朔”的化身。的確,在感知時代巨變、揭破事物的障眼法、拆解虛幻而糜爛的道德體係等方面,在審美格調的反諷、調侃等方面,徐坤與王朔異麯同工,得風氣之先。象《熱狗》、《梵歌》、《先鋒》等等,在那個顛倒衆生的時代裏顯然是躬逢其盛的。然而,這個說法卻有相當可疑之處,它抹煞了事物之間的根本差異。任何一種依附於普泛認知的概括都要付出代價,對於一個寫作者來說,這種代價很可能就意味着獨特的寫作個性被掩蓋被忽略,在最糟糕的情況下,一個寫作者潛藏着的不可通約的品質就此夭折——畢竟大傢都習慣了簡單省事的說法,作傢也難免俗啊。
徐坤從一開始就顯示了與衆不同的深入和細緻。對於那些在“公論”中已經遭臉譜化的形象和事物,徐坤一直以一種特有的耐心和勇氣與之周旋,並且堅持擁抱人物與生活的多維度復雜性。譬如,即使在知識分子成為人人喊打的落水動物時,《熱狗》寫盡陳維高的卑劣、怯懦也仍能看見他正視欲望反抗虛空、最終被欲望利用又被欲望一腳踢開的悲慘凄涼的心境。
在某種程度上,徐坤是整個新時期、後新時期文學中最得現實主義神韻的作傢之一,而《白話》將當之無愧的成為當代文學的現實主義經典文本。徐坤與其他作傢不同,她幾乎沒有談過自己文學的師承,也鮮有議論什麽經典文本對她的影響——當代諸多作傢都喜歡談這個。然而,她卻對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情有獨鐘,對他人對媒體“頻頻提起的總是這本書”。除了徐坤自己解釋的“在它脆薄的書頁裏頭,攙雜進了我自己的一份青春驛動和生命記憶”之外,或許還有別的原因也未可知。